总有人在后台会问:
“拉拉和百合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很喜欢看两个女孩之间的各种故事,但我又不是拉拉。”
“我有男朋友,很嗑两个女孩的爱情,这算正常吗?”
今天我们来简单的聊一聊。
什么是拉拉?
什么是百合?
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我们先说一个结论:
拉拉和百合都与女性之间的恋爱相关。
拉拉是一种真实的性取向与身份认同,是女同性恋的别称,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群,还会涉及角色划分。
百合是一种文化题材,较多的出现在虚构作品里,具有理想化和文艺色彩。
02
如果听上去还有些不太理解,那我们就从头说起。
拉拉,是女同性恋的别称,类似于英文中的“Les”。
这个词更多是一种身份标签,用来表达一个女生只对女生心动,产生好感,不会被男性吸引。
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为自己贴上明确的标签。
她只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恰好遇见一个特别的女孩,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被打动。
对她来说,爱上这个人本身,比“我是不是拉拉”这个问题更真实,也更重要。
再来说说百合。
“百合”这个词最早源自日本,是用来形容女性与女性之间情感关系的一种文化设定。
在漫画、小说、影视、游戏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百合题材的作品。
很多直女,甚至直男,也会被百合作品吸引,因为作品里面充满了细腻的情感描写,唯美的画面氛围,令人心动的暧昧张力,满足了某种审美上的期待与情绪投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拉拉属于现实生活,百合更多存在于幻想世界。
喜欢百合,并不等于你就是拉拉。
就像很多人喜欢看悬疑剧,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渴望经历一场推理破案的生活,而是因为被那种情节吸引。
审美是一种情绪体验,而认同则是对自我身份的深层确认,两者并不能简单画上等号。
03
百合作品往往带有一层“滤镜”,画面很唯美,情感很纯净,里面充满了微妙试探与动人瞬间,有种友人以上,恋人未满的情愫,因为会剥离现实的元素,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因为它承载的是唯美与精神依恋的理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是拉拉,但喜欢这种作品的原因。
拉拉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历长时间的自我认同过程,要面对家庭的不理解,社会的偏见,出柜的压力,还要对抗不确定的回应,他人的歧视,内心的挣扎,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
它们都是以女性情感为纽带,却因文化背景,表达形式和社会意义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的生态。
一个关乎“我是怎样的人”,另一个则关乎“我想看到怎样的情感”,一个真实可触,有重量,一个轻盈迷人,有滤镜。
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更坦然地接纳自己的喜好。
它不需要被贴上“正常”或“不正常”的标签,它只是你感受到美,感受到共鸣的一种方式,没什么好逃避,更无需背负心理负担。
你可以是拉拉,也可以只是一个被女性情感打动的观众。
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权利去喜欢、去欣赏、去表达,不被定义,也不被审判。
在这个越来越多元的世界里,我们更希望,每一种情感都能被温柔看见,每一种喜好都被平等对待。
END
作者:憨夫人,彩虹桥上的情感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