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四点,是我们原定的启程时间,那时,姑苏城还没有醒来。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推迟到十点出发,那来自网上的红色拥堵给了我们提醒,又加之女婿的同事发来消息,由不得我们乐观。毕竟每一辆车,都不愿在路上多耽搁片刻。
车内被塞得满满当当。小宝的安全座椅下尚有一个空隙,我将他出行时随身携带的小蓝布包塞了进去。女婿的车足够宽敞,却也被半个家当和一家四口挤得严实。这辆车承载的不仅是行李,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离开姑苏城,我的心中还是有些不舍。这座在书中读过的"江南",这个曾经心心念念、将来依然会时不时记起的美丽城市,就这样从梦境走进了我的现实。感激女儿女婿,让我在这烟雨朦胧之地能从容停留半月。尽管时间还是短促,可我也算是初步把想象中的水墨江南,化作了触手可及的来日回忆。
车子缓缓驶出小区,有关王安石的历史解说也开始在车里播放。对北宋历史略知点滴的我倒也听得入神。最令我惊喜的是五个多月的小宝,以超出我想象的乖巧刷新了我的认知。我发觉,如此小的孩子,就有了来自外界的认知世界,他盯着悬挂在车顶的玩具自得其乐。偶尔,他会将目光转向身边的我,送给姥姥一个微笑,这简直要萌化掉一颗覆盖着些许冷漠的沧桑之心了。
女儿执意要坐在副驾驶,美其名曰"姥姥和小宝最亲"。我心中暗笑,她不过是想暂时逃离母亲的身份,贪图那臆想中的二人世界罢了。作为母亲,我懒得戳穿她的小心思,况且能亲自照料小宝正是我的心愿。年轻人当了父母,心性却还未完全沉淀下来。
尽管精心规划,拥堵终究无法避免。四个小时过去,我们仍未驶出苏州。女婿开始频繁饮用功能饮料,安全座椅里的小宝也哼哼唧唧。时近正午,考虑到将要来临的高速路程漫长而又单调,小两口临时决定,先下高速休整。于是,一家牛肉面馆,就成了旅途中的偶遇和小小的惊喜。
面馆不大,五六张桌子,可门牌的陈旧,却在诉说着它的历史,同时有熟客彼此亲切的招呼声,又印证着它的品质。

女婿特意为我点了一碗素菜牛肉面——清汤中浮着翠绿的青菜,星星点点的油珠恰到好处。我问女儿,家里可有这般可口的牛肉面,她说有但价格却贵不少。我心里暗想,若能天天吃上这样一碗面,贵些也值得,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可免去下厨的繁琐。
一位穿绿地碎花上衣的服务员姑娘让我印象深刻:白皙的脸蛋,两颗黑葡萄般的眼睛,朴素中透着灵气,活脱脱八十年代歌里唱的"小芳"。我想知道这家小店所在的小镇名字,女儿告诉了我,我却因为要照顾避风的小宝,没有听清那几个字,等到想起来再问,女儿早已经忘记。
或许今生不会再来这里,但这碗面的滋味和那位"小芳"的模样,却留在我的记忆里了。
重新上路后,高速上还是车流如织。每逢桥段或拐弯处,车辆便如被串起的甲壳虫般缓慢蠕动。当然,一会儿,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加入这支队伍。
天气挺好,空气却也燥热。小宝开始在安全座椅上不安地扭动,最终放声大哭。恰在此时要经过长江大桥,我本想拍摄下来却因小宝的哭闹而作罢。女儿倒是不慌不忙地举着手机,我不禁莞尔——若女儿是小宝,我这个母亲定会心急如焚,可她这个当妈的,却还能悠哉游哉地独自拍风景。转念一想,这也是她的福分,有母亲在身边替她照料孩子,她自然可以这般从容。
女婿的细心在长途旅行中显得尤为可贵。他不仅提醒女儿准备了充足的食物以防堵车,还定时驶入服务区让自己小憩一下,提醒我们抱着小宝下车透气。他的这般周到的安排,让旅途竟也显出几分闲适。就是在这旅途上,应该添辅食的小宝,首次尝到了人间有美味——一小段香蕉,那惊喜的表情逗乐了我和她母亲。

当"连云港"的路牌映入眼帘,我的心突然雀跃起来。这座与山东接壤的城市,古称"海州",是我自幼记住的名字,或许仅仅因为它离山东最近,离我的家最近的缘故。
车很快过了盐城,进入到连云港地界,我知道,再有两三个小时,就真的到家了。看看时间,已经接近夜里一点,虽然看不清窗外熟悉的景色,但常年居家的我,竟有种游子归乡的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