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玖六
小学学习加减乘除的时候特别喜欢做加法,加的越多越好,加的越大越好,加的越整越好算。
考试成绩总想让它再加几分就到60分及格了,再加几分就接近学霸同桌了,再加几分就能拿班里前十的名次了。
所有人都喜欢加分,少一分都不行,都要主动找老师去加上去,但多一份几乎没人会说,都自己知道就好,也不会让同桌帮忙算成绩,怕弄丢了自己的一分,可别小瞧这一分 ,往往这一分差着好几个名次呢!
更喜欢做乘法,越乘越多,越乘数字越大,刺激感越强,但乘0都成泡沫,都成没结果。
也喜欢做除法,但有时候除法很烧脑,有余数,除不尽,算起来也麻烦,小的除不过大的,大的越除越小。自己反正是不会偏复杂的除法运算,每次遇到除法都要崩溃,都看别人的答案挪上去。
至于减法也喜欢做,这个减掉这个等于那个,列公式也好算,不够了就借,够就直接减,基本上没什么技术含量,减的时候经常会得到很多负数,有时候也头晕脑乱。
长大后,我们只记住了加法,只要是自己能拥有的都加给自己,把别人送的,自己买的,都放在自己的窝里,别人拿不走自己也不舍得扔掉。
促销打折搞活动,网上跟风赶潮流,剁手千万次,买买一瞬间,所以买了一季又一季的衣服,买的时候想着什么什么场合穿着一定好看,总以为自己一定会穿,然而挂在衣柜里好久好久连试都没带试几次,看着不穿是件衣服,穿吧实在太丑,不符合现在的气质和年龄!暗骂自己太沙雕了,买这么丑的衣服。
听各种书界大咖分享网购了很多书籍,拿回家的时候5层楼梯都不带喘气的愣是抗上去了,迫不及待的打开浏览了一遍,想着以后就要靠看书打发时间了真棒!可是后来再也没有怎么翻过,就只是局限于买了书放在哪里而已。
如今的通讯工具基本上都变成了微信,聊天也是,工作也是,生活也是,一天24小时,除过七八个小时睡觉,剩下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浪费在手机上,浪费在微信上,聊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话,翻着没有营养的朋友圈,时不时还搞得自己很焦虑,别人在晒去哪个高级餐厅吃饭了,去哪个好玩的国家去度假了,去哪个大商场购物了,多少都会勾起自己一点艳羡之情。但终究那是别人的生活,和自己毫不搭噶。
汪涵属于真正给生活做减法的人,他曾在火星情报局中坦言道,他删了范冰冰的微信,包括在场的很多人都没有他微信。
吃瓜群众很是惊讶,明星之间不都要互相交流寒暄保持关系的吗?但在汪涵看来有太多人的微信是一种自我的消耗,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累,身上很多负担。实则没有必要把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上面,你若有事找我,自然会通过任何途径告知我,通讯方式不只有微信这一种。
现在我们会把添加别人微信当成一种敲门砖,当成让别人快速认识我们的名片,这个人是什么样子一加微信全都了解了,是不是单身,什么性格职业喜好一目了然,包括也能看出他后面会不会给自己带来实际性的帮助,或者说捞捞便宜。
因此觉得加的微信越多,人缘越好,钱脉也越广,可在这个难以建立信任的时代,哪有人见你一两面就愿意给你投资或者就愿意扔个几万大单给你,有钱人都不傻,你没有给到对方对等的价值,对方给你消费基本上属于天方夜谭,不给你删掉就不错了。
我有个做微商的朋友,因为工作需要要加很多人,那段时间她没日没夜的加人微信,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每天加人微信属于最有价值感的事情,看着日益增多的微信人数,心里想着暴富真是信手拈来。
等到加到一定人数,开始发朋友圈卖产品时,才发现好多人单方面删除了她,心里难过吧?加了那么多人,有接近一半都是僵尸粉,一动不动。
后面退出做微商后才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太乱了,几乎什么人都有,各种广告良莠不齐,于是便开始了单删,花费了好几天才把上千人的微信人数删到九百多,耗时又费力,真心觉得累。那些被删掉的人可是你通过一个一个不同的办法一一加过来的,有的不惜花费了金钱,有的不惜像对待男朋友一样热情的跟她们聊天,后面不是僵尸就是死尸。想想都心痛。
别管生活太多选择如何办,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再这么强行拉在身边它也不为你创造实际性的作用和价值,不如放手,让这些东西有更好的归宿和去处。
握不紧的沙子就扬了它吧,要不然握的越紧,漏的越多,取舍有度,方才能显示大方仪态,才不至于后面吃香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