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完了《毛选》中的《实践论》篇。这一类的文章却是难读,还好被我啃下了。至于我是否囫囵吞枣,那还待于以后的实践。
读书,正如书中所说一样,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我不能确定我可以存真、及里和到内了。但是比较粗的、与现在社会不合适的知识,我还是可以去除的,然后习得一些重要的认识。我想这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
书中比较粗的、与现在社会不合适的知识,大概就是“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动不动就革命”了。这些在现在来说,是比较少了,现在的主要矛盾就是经济发展和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了,说白一点就是赚钱,还有现在更多的是改革而不是革命。所以这些相关信息就要去除。
对于重要的认识,我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认识事物的过程。
书中说认识事物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具体就是先接触事物,对事物的了解并在心里的形成一种感觉。就像当时的一些人初到延安,先是看到延安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留在心中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感性的。
然后在此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得出观点,总结出规律。例如通过前面的延安的感觉,得出:“延安的人民很好,精神风貌与别处不一样,很有希望”。这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从初次接触,再升华到更高级的理性认识。
这个过程像极了我们学习新知识,接触新领域的过程,认识到了这样的过程如同知识的“底层规律”、“临界知识”一样,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就很有帮助。
第二点,认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
书中也强调了,我们认识事物只是开始,是整个流程中的前面部分,且“非重要的部分”。真正重要的部分是后面的实践。即把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实践去,用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一点来说,搞清楚了我们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最终去处----去实践,指导实践。
由此就牵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那理论和实践是什么关系呢?书中说得很好,斯大林说过:“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 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理论和实践就是这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
最后一点,认识和实践是循环关系吗?其实呢,循环有两种方式:循环不进和递进两种。前者就像某人每天重复做着一些事情,看上去一直坚持在做,然而没有什么进步,因为那是一直在自己能力的舒适区内部发展,没有扩大区域,没有扩展能力。
而循序递进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明天又比今天进步一点,以后的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如此循环,人的能力也在舒适区边缘扩展,今天向外扩展一点,明天再扩展一点,一点点地扩大自己的能力区。这就是认识和实践的循环,是更进一步、更深层一层的发展过程。按书中说的总结起来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以上就是读《实践论》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