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3开始,中间间断,1.21一日读完。杨绛《我们仨》,推荐给大家。❤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
是否真的有所谓"托梦"呢?其实我是相信的。杨绛先生说: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他就是钱钟书。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久,愈怕从此不见。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1.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期待我的遇见如杨先生般平淡却又细水流长。)
2.我联想起三十多年后,一九七二年的早春,我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我晚上把煤炉熄了。早起,锺书照常端上早饭,还煐了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煐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地说:“谁给你点的火呀?”锺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地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这是什么样的神仙伴侣啊,我会羡慕死这样浸渍着人间烟火的"平淡无奇"的爱情的。)
3.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个,门不能关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他对我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回离后,真的全都修好。
(也想要有一个对我说"不要紧"的人在身边,这就是所谓安全感吧!)
4.“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锺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这是圆圆的原话,我当时非常惊奇,所以把她的话一字字记住了。(得女如此,该是怎样的骄傲和幸福呀!小阿瑗很是机灵可爱呢,喜欢女儿,将来想要个女儿,嘻嘻)
5.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读这一段,总能想起《无问西东》,总能想起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充满一腔热血的仁人志士们,曾经很向往那个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20世纪,现在也向往,只不过觉得应该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与安定,台词里不是说了吗?一个时代从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6.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现代社会,又有几人能做到这样。)
7.我们吃馆子是连着看戏的。我们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乐趣。
(为什么我会想到:小二,上菜,哈哈)
8.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知己一二,一起一路高歌走江湖吧)
9.说也可笑,阿瑗那么个小不点儿,我有她陪着,就像锺书陪着我一样,走过小桥,一点也不觉怕。
(父母是儿女的靠山,儿女何尝不是父母的倚盼,所以紧紧牵着亲人的手,不要放开呀!)
10.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感。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走着走着就散了)
终: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万里长梦终需醒。)
谢谢您,杨绛先生!带我走进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让我也在心底刻画我所想要的未来。
前辈先贤,明于道路,后辈谨遵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