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摘掉我们身上的标签与假面,投入真诚的交往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Jacinta.
“以前,前辈曾经这样教导我,他说到饭店里来的人,都带着一张叫做客人的假面,绝对不能忘记这一点。”
我相信女主人公的话说出了不少服务业从业者秉持的原则,那么就是,不论这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人格,只要带有某种标签,我们就应当一视同仁,对他们尽到自己的职责。这不禁让我想到许久之前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女职员事件,就算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也依然继续微笑着进行服务,面对离去的车灯默默擦着眼泪,让人心酸又心疼。
为什么不摘下假面呢?
“假面”在《假面饭店》一书中可谓是被作者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会因为他们的外形、职业、责任而不得不戴上各种各样的假面。女主人公山岸女士,即使怀疑客人有犯罪的可能性,但是仍然需要压抑自己的怀疑,以提供看似真诚的服务;伪装成工作人员在饭店进行调查的警官们,每日神经紧绷却要在不合身的饭店制服中对客人深深鞠躬;就连几起凶杀案的“原罪”,也在于人们不经意间戴着假面交往,而不过问假面之下的隐情。
书中最令我触动的情节恰恰是在假面崩溃的边缘。
“即使知道饭店即将发生凶杀案,也不能对客人持有怀疑态度吗?”
“不能,任何怀疑的眼神都有可能造成饭店内客人的不满。”
“那么出了饭店的大门就全然不理会这件事了吗?”
“办理了退房手续后就不是我们的客人了……我不知道。”
在小说制造的极端紧张的环境中,男女主人公从分别专注维护假面与责任,逐步统一战线,通力合作,最终阻止悲剧的延续,从故事性上看,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然而,嫌疑人一步一步浮出水面,作案动机逐步理清,则在整部小说中稍显偶然与刻意,但我相信,这一点点小小的瑕疵足可以被作者对人物关系之间细腻的描绘弥补了。
每一个假面也许都寄托了社会对人的要求与期望——服务员应当满面笑容,热情友好,警察应当认真负责,勇敢细致……这是一种提高社会效率的行为,但有时可能导致一点点温度的缺失。生而为人,珍惜假面之下人性的温度,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真诚交往,可能才是收获他人的坦诚和自身幸福感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