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老师的分享收获多多。张老师从读书观、写作如写新闻、写作如写广告文案、写作素材和坚持写作几个方面谈起。
写作是输出,有输出必须有输入,只有有了高质量的输入才能更好地输出。张老师讲诉他自己的读书经历,先是大量阅读文学类的书籍,尤其是小说,后来又读了有关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等等更广泛的领域。大量的阅读提高的不仅仅是阅读能力,知识积累。广泛的阅读更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看问题能从一个高度俯视,分析问题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更能深入思考。如读经济学可以让你了解更多经济领域的问题,可以让你更深入的理解有关政策,把握时代脉搏。读有关经济大鳄的传记还可以培养财商,让你思维更灵活。读点心理学能更好的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更好地理解他人,与世界和解。
书海茫茫,浩如烟海,而且新书不断涌出,那该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呢?读经典。不管读哪类书,都要读其中的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才是快速通往这一领域的捷径。学新闻学要读《新闻报道与写作》,学心理学要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了解经济学要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等。读经典才是最经济的方式。
张老师说写作如写广告文案,“把一句话用一百种方法写下来”。这真是一个特新鲜的说法。电视手机上的广告有时特别吸引人,让人一下就能记住,那样的广告文案是如何出台的呢?不厌其烦的更改,“把一句话用一百种方法写下来”。“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是不是一句话换成一百种说法,就会有一百种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的写作是不是也应该有这种死磕的心态呢,找到那个最恰当的表达,才会有读者最准确的理解。广告文案是追求精益求精,细细雕琢,我们的写作也应该有这种精神,反复修改,方能出佳作。《红楼梦》不就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之作吗。这一点真的很难,我目前是做不到,好不容易写好了,最多回头看看有没有语句不通之处,真的不想再看,更不想做更大的改动,我就太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
写作时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没有素材如何下笔呢?其实素材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人和事,自己的所感所思,都可以是我们的素材。还有一个最好写,最容易写的素材就是自己做的事,你的工作你的成绩才是最容易找的素材,也是最容易写的内容。
当然写作有许多好处就如张老师所讲,写作帮自己找到了老友,写作得到了约稿机会,写作得到了分享的机会。写作还可以更好的梳理自己的思路,帮助理清思绪。还可以舒缓心情,倾诉压抑。还可以刺激输入,为了写作就必须让自己多读书,多积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多写应该才能明确目标,了解所长,我写的还不够多,也不够好,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到底擅长的写作领域是什么,东写一点,西写一点,可能是我写的不够多,我还要继续多写,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