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几个条文挖到不少宝藏呀,今天的内容主要是麻杏石甘汤及喝水的方法。
【7.32】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宋本第63条)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 (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棉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1、 这句话在逻辑上,按照仲景爷爷喜欢用到的倒装句的句法来理解,就是“发汗若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 方剂结构上,麻黄把肺里的邪气逼出来,石膏可以清热,有了石膏之后,麻黄的发汗力量也不会太强。半斤石膏搭配四两麻黄,病人吃了后几乎就不会发汗了。石膏和白术苍术都是可以制衡麻黄的发汗力量的。但是在大青龙汤中制衡效果不会很明显,因为石膏发阳明热的汗,麻黄发寒邪的汗,所以可能也会有蛮多汗出来。
3、 在临床上,小青龙汤的主证有喘,桂枝朴杏汤的主证有喘,麻杏甘石汤的主证有喘。是三个常用的外感定喘的方,所以是由感冒引起的气喘,这三个方辩证对了,效果会很好。但是如果是属于本身气喘的体质,或者没有理由发作的气喘,那就要另外辩证开方了。
4、 学习《伤寒论》其实很要紧的一个学习法,就是抓主证。只要抓对了主证结构,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并不用探究。
5、 麻杏石甘汤证的邪气闷在肺里,又干又燥又热。通常是会有出汗的情况。因为肺主皮毛,肺感觉到很闷热,那皮毛会帮忙散热的。麻杏石甘汤有汗无汗都可以用。
6、 麻杏石甘汤是邪气在肺里,热气在肺里,用药把肺里的邪气排掉,然后帮肺降温。大青龙汤是外面寒邪束住了皮肤,里面肌肉有发烧的热,所以用石膏去掉肌肉的热,用麻黄去掉束住皮肤的寒邪。
7、 “无大热”是因为肺是一个松松的器官,所以不管肺有多热,全身其他地方也不一定会有很明显的感觉的到那个热。
8、 麻杏石甘汤咳嗽声是清脆的干咳,水比较少。
9、 麻杏石甘汤毕竟是重剂量的麻黄剂,所以还是要留意有没有出现发的太过,出现心阳虚的情况,一般可以搭配生脉散,生脉散可以强心肺,补心阳。桂枝甘草汤跟生脉散也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处理做法。
10、 麻杏石甘汤的肺脉是鼓起来的,比平常有力气很多,如果有支气管发炎,肺脉会突出一条像树枝状的像青筋一样的东西在那个脉上面。胸口会很痒的想要咳嗽,舌头会比较暗红。
11、 麻杏石甘汤加桑白皮,称五虎汤,对于有支气管炎的情况,会比较好用,桑白皮可以清肺热,消去肺的发炎。临床上,一般用法是先用麻杏石甘汤发邪气,等好了大半了,但是还有一点咳嗽,可以用五虎汤。因为桑白皮寒凉镇定,可能会影响到麻黄发邪气的效果,而麻杏石甘汤对于消炎的功效部分并没有那么细致,所以可以加入桑白皮补强一下。而临床上,如果用了五虎汤之后,还是有些痰出不来,用五虎二陈汤,加陈皮和半夏。二陈汤对麻杏石甘汤证体质的人的痰比较有效,对小青龙汤证的易生痰体质效果不好。
12、 “喉咙痛”,先把脉,如果是脉洪滑有力的,那是热性的,可以用温病派的银翘散或者桑菊饮来辛凉解表,或者用麻杏甘石汤,但是麻杏甘石汤的去邪气效果好些,所以效果会来的快一些。那如果脉是沉细的,那是少阴问题了。
13、 感冒又喉咙痛,脉洪有力,是真正的细菌发炎的有热,可以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或者青龙汤加点银翘散来搭配,也是可以的。
14、 在传统的中医世界里,标准的喉咙痛是少阴病的。所以古话有“喉证忌表”的说法。
15、 真武汤禁忌,附子量要足够,不渴不喝水,喝水一次就两三口,还必须是接近烫水的温度,忌口蔬菜水果牛奶饮料等寒凉。
今天的内容当中,我看到JT讲的内容真的好临床哦,就是理论会有,临床更加有的感觉。那么对于少阴喉咙痛,可以用麻附辛加上一点点黄芩黄连大黄这种清热消炎的药,但是前提是附子量要够,消炎药要少少。说真的,如果是我的话,还是会只用麻附辛,觉得比较保险,当然也要具体看病人体质来定。
今天说到的喝水问题,很多养生宣传说要一天八杯水类似这种观念,但是懂中医理论的人,就知道消化水身体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不是每个人的体质都适合如此大量的水来消耗,那喝水的观念是为了排毒,而身体如果只有两袋垃圾,但是你却喝的水量相当于100部垃圾车来搬运这个垃圾,效果不定会好呢,也许都找不到垃圾了,多余的垃圾车反而给身体造成太多额外的负担。所以喝水要适量,不要靠大脑来喝水,而是根据身体的实际需要。那需要排毒的,会有中医的排毒法,如苍术排毒法,我还没试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