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酒吗。
没有的话,可乐也行。
再不行,王老吉也凑合。
今晚,有两位朋友不约而同地问我,是否有酒。
那时,夜已经深了,那时,刚好我一无所有。
1
“有多少烦恼葬在了夜里,无人知晓。”
朋友是年初七去的深圳,我去送的她,离开的时候天未亮,人更少。她就一个人,加一个箱子,此去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这些对多年在外的朋友来说,其实早已习惯,而我也以为这一切对朋友来说都不是困扰。
然而,在二月的倒数第二天,夜里朋友发来消息,说起自己的现状,她说她感受到了压力。她说那里的高手太多,跟以前不一样了;她说那种来自别人能力上的碾压,很是痛苦;她说对自己的不肯定,时常煎熬着自己。
“你知道吗,深圳这个地方人太多,高手太多,你就好像走在荆棘森林里,你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这里有太多的人或事,惹不起。”
“你知道吗,我一直觉得努力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可是后来我知道有些东西不是努力就能决定。天分,有时候让人可望不可即。”
“不变强根本混不下去,我早就习惯了独自躲起来练琴。”
那晚朋友在冰箱里捣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酒,只有一瓶酸奶,如同这黑夜一般粘稠。
2
“多数人一成不变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那或许是个馒头,任捏任揉。”
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预期也许是这样的:
从某个学校安稳地待到毕业,曾经学得一技之长,后来进入某个公司或工厂,其间可能跳过几次槽,然后厌倦了漂泊,往后只想兢兢业业,一心只求升职加薪,期待晚年的时候能够退休,顺利地拿到养老金,最后安享晚年。
或许,这样的人生规划谁也挑不出问题。毕竟力所能及地干好分内事,能够在职业上精益求精,以平稳的心态去对待一成不变的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也许,退休时说不定也算是对得起秃了的头,胖了的型。
可是问题在于,这也许根本就不是什么规划,只是大多数人就这么活,所以你也这么活。
欺骗自己而已,不接受反驳。
3
“没酒没肉,有的只有穷,焦虑,也许还能管够。”
我已经记不清,这是朋友独自一人在外打拼的第几个年头。
前些年的时候,我们还曾有过相互诉苦,都说起过这一个人在外的日子并不好受。
没酒没肉,有的只有穷。
那个时候,朋友还是独自一人。
他说锅碗瓢盆是一天,泡面加肠也是一天;他说阳光正好是一天,狂风暴雨也是一天;他说不管一天两天,反正往后很多天里,他都只剩下他自己。
此去很多年,地阔天远,我们之间相互倾诉已然很少见。只是在那些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潜藏着太多暗无天日的酸楚。
今晚朋友问我,是否有酒。他说过完年的他才27,怎么就感觉到了中年危机,工作上的被动承受,未来的缥缈无踪,年纪轻轻的他不知道何去何从。
朋友想一醉方休,可惜连酒也没有。
我还记得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在河北唐山市,面对地方政府取消当地路桥收费的决定,很多的收费人员在不解与不安中,茫然无措。他们围住领导,想要一个说法,在人社局已经按照《劳动法》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仍旧要求政府解决工作。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时代不会抛弃人,只会淘汰人,36岁的我们怎么活得像63岁一样的一无所有。
这么多年我们的青春里别的没有,焦虑倒是管够。
我也没有酒,我仍旧一无所有,我也想一醉方休。
4
“所以,你想过改变吗。”
《至关重要的关系》一书的作者里德·霍夫曼曾认为每个人的优势,都由三块“动态拼图碎片”构成:
你的资产
追求 / 价值观
市场现状
资产决定了你的底层基础,追求代表了你的追求高度,而市场则判定你是否有用。
那你的优势会在哪里。
“你有想过你是在欺骗自己吗?”
如果可以,不妨在这里,用里德·霍夫曼提供的方法去正视自己。
面对自欺欺人,里德·霍夫曼的方法就是去社交场合了解人们的职业问题和需求,掂量掂量自己能否“轻而易举解决别人的问题”。
如果不行,那你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优秀。
那么,现实面前,你有想过改变吗,这个问题你还要拒绝回答多久。
5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有酒有肉。
以上,也不接受反驳。
- END -
图片|网络侵删
感谢距今以来
所有关注之于谁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