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个人的短处,往往是一个人的软肋;一个人的长处,往往也是一个人的软肋。
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有软肋,你的短处,就是你的痛点,只要有人了解你,就有人据此拿捏你。如孔乙己,一个很爱装的落魄知识分子,因为没钱,来店里喝酒总是赊账,连一个伙计都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取笑他,就是太了解他的缘故,一个穷得连喝酒都要赊账的人。“穷”就是他的软肋,就是他的痛点,可以尽情拿捏,可以践踏他的尊严,反正他也无反抗之力。
一个人的短处,纵然好拿捏;一个人的长处呢,也能拿捏吗?答案是肯定的。王婆就是拿捏一个人长处的高手。
王婆撮合西门庆与潘金莲的计谋,就是从潘金莲的长处下手的。
大官人,我今日对你说,这个人原是清河县大户人家讨来的养女,却做得一手好针线。大官人你便买一匹白绫,一匹蓝绸,一匹白绢,再用十两好绵,都把来与老身。
王婆的“十分光”计谋,就是从潘金莲做得一手好针线这个长处找到切入点的。王婆实在是高,既结合了潘金莲的长处,又结合了西门庆的需求,更多是为自己狠狠捞一笔油水,能捞多少算多少,反正自己又不亏。
她跑到武大家里去,假意和潘金莲拉家常,问潘金莲为何连日来不到茶坊来喝茶了?潘金莲说近来身子不爽利,所以没去。
看来,潘金莲平时没少去王婆的茶坊玩,两人互动频繁,关系不错。只有熟悉你的人才知道你的喜好,才容易打开缺口。
熟人作案,真是防不胜防啊!
王婆貌似无意间随口告诉潘金莲,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有个好心的财主要送给自己一套寿衣,布匹都送过来了,近来自己也老感觉身体不好,想请个裁缝帮忙把这套寿衣缝制好,以备不时之需。(从后文来看,真是一语成畿,王婆这是把自己给玩死了。可惜,受的是剐刑,寿衣怕是也派不上用场。什么借口不好,非得做一套寿衣,王婆也是乌鸦嘴。)
王婆料定潘金莲会主动请缨,过来帮忙缝制寿衣。既然是帮老人家做寿衣,属于积德之事,换一般人也不会拒绝,何况这是潘金莲最为擅长的针线活,两家人又走得近,关系又好,潘金莲自然乐意出手帮忙。
果然,潘金莲中计,中了王婆精心设计的圈套,满口答应。接着,按王婆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走下去,分毫不差,最后,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那妇人听了笑道:“只怕奴家做得不中干娘意,若不嫌时,奴出手与干娘做,如何?”那婆子听了这话,堆下笑来,说道:“若得娘子贵手做时,老身便死来也得好处去。久闻得娘子好手针线,只是不敢来相央。”
此时的潘金莲,内心还是柔软有爱心的,充满了善意。远亲不如近邻,谁能想到帮忙缝制个针线活还能被算计?二十三岁的潘金莲,还很稚嫩,阅历浅薄,或许并不知晓王婆是个表面热情内心险恶的妇人。她和武大郎搬到阳谷县的时间也不长,一年多,对王婆这个邻居还没有达到了如指掌的地步,纯属知人知面不知心。
潘金莲最擅长的是做得一手好针线,还有她的善念,此刻就是王婆这等歹人拿捏她的痛点。
王婆的套路,多像时下的骗子,利用你的善心诱惑你上钩,如没钱了、手机没电了、问路.......诸多套路,善良的你防不胜防,总有一招致命。此时,一个人不辨真伪的善良也就成了别人拿捏你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