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韩愈,想必大家立马可以如数家珍般说出一大堆头衔: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倡导者、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而我,面对大名鼎鼎的韩昌黎先生,只想唤一声:市长,您好!
韩愈与宜春的缘份在他来宜春之前的12年已经注定。那一年的秋天,韩先生的好友王涯受外甥牵连贬谪袁州,大家为王刺史饯行。面对王涯的灰暗时刻,昌黎先生即兴赋诗两首,意为鼓励好友。其中一首《送王涯刺袁州得秋字》在宜春可谓世代传诵。
淮南悲落木,而我亦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最后两句“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已经成为宜春市的一张千古名片。袁山顶的昌黎阁,秀水畔的多胜楼,无不留下韩市长的深刻印迹。但,写这首诗时,昌黎先生做梦也想不到12年之后的公元820年,他会与眼前的王涯市长一样,有朝一日也主政那个江南小城。
819年,昌黎先生一封《论佛骨表》疏,令皇帝震怒,贬谪潮州。韩先生悲愤写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去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其实,皇帝也知道韩愈有才并忠诚,只是天子也是人,要面子呀,被臣子直接怼总是不爽。等过了段时间皇帝先生冷静下来,加上又有一群大臣为韩先生说好话,阴差阳错地把韩先生迁任袁州,好让他离开广东瘴疠之地。
在宜春短短的八个月,韩市长爱岗敬业,又是求雨又是解救奴婢还兴办教育,像一阵春风抚慰民心,教化民众,让宜春人千年不忘……
明正德三年春,阳明先生贬谪贵州龙场路过袁州不禁怀念起与之同病相怜的韩市长:宜春台上还春望,山水南来眼未尝。却笑韩公亦多事,更从南浦羡滕王。
王阳明真的是嘲笑韩市长的“多事”吗?非也!实乃自嘲与韩市长是一路人:忠君爱国,敢于直谏,落得贬谪,本来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得同滕王李元婴一样潇洒自在,却痴心不改,一腔热血憧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韩市长作为宜春的代言人,一次次出现在各类欢迎词中,有的说:“唐朝诗人韩愈担任宜春刺史时曾写下,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犯了和我当年一样的错误。2007年刚来宜春时接收到的信息都是韩愈在宜春任市长时写下了这句赞美诗,后来发现大错特错。想想自己才疏学浅,无知无畏,不禁汗颜。
韩市长一生追求文道合一,致力于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千年之后,我等面对德才兼备、充满情怀的韩市长,想必都会忍不住道一声……“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