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有个疯女人,总有个人爱蹲在那片深草地中,“我”的生活里离不开宋妈的照料,“我”喜欢“兰姨娘”总能给“我”带来新鲜玩意,“我”深爱着“我”的爸爸……是这些人组成了“我”的童年,是这些人的存在让“我”难以忘记自己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是这些人的存在成就了这本《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短篇小说代表作,它讲述了英子从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故事,是以作家自身生活为创作背景的。
英子住的那条胡同里有个疯女人叫秀贞,秀贞未婚先孕,生下的孩子被她爹妈狠心抛在了齐化门城根下,醒来后的秀贞受不了这个刺激,疯了。而她以身相许的情郎思康亦再也没有回来过。她每天都站在门口等,等她的思康,等她的小桂子。秀贞是可怜的,一觉醒来,辛辛苦苦生下的孩子不见了,想要登上火车北上寻思康的行为也被她的爹娘制止了,她妈妈说,这样的话可千万不能说,丢人!不论从身体还是精神上来说,秀贞都被困在了那个小小的四合院里,她离不开亦逃不脱,所以她疯了。我觉得于她而言是解脱。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她有才出门远行但一定会回来的思康,有贪玩跑出去还没回家的小桂子,她的生活充满了盼头,所以她在等,她每天都站在门口等,尽管这样的生活偶尔让她自己疑惑,有时她说着说着就在想,思康是走了几个月了还是六年了?
英子的天真化解了这个可怜女人的一些些寂寞之情,秀贞经常会对英子念叨关于小桂子的事,也会对她说,看到我们小桂子,要把她带回来啊。秀贞有个年龄相仿的好伙伴叫妞儿,妞儿的父母待她很不好,经常拿鞭子抽打她,可她们经常私下里见面。长此以往,英子觉得妞儿和秀贞长得越来越像,那泪坑,那垂下眼帘时的长睫毛,终于在那个下雨的晚上英子看到了秀贞说的小桂子的胎记,原来妞儿就是小桂子!
英子为了给她们娘俩凑路费,偷拿了妈妈的金镯子,在那个夜里,秀贞走了,妞儿也随着走了,英子因为淋雨着了凉在医院里昏睡了好几天,醒了后发现金镯子完好无损的套在妈妈的手上,送给小桂子的镶钻手表被妈妈妥善放在了小匣子里,有一个不愿意被我承认的事实堵在了我的口边不愿意问出来——秀贞和妞儿她们仍否安在?我宁愿像作者那样承认这是个梦,不多说亦不多问。
搬了家的英子在新家附近发现了一片广阔的深草地,偶然的一天里她认识了那个蹲在草地里的人,放在他附近的是个大包裹。长个有着厚实嘴唇的人跟英子聊了起来,英子知道了他要供一个学习好的弟弟出国念书还要赡养家中老母,生活压在他身上的担子很重。他问英子,什么是好人和坏人。英子说她分不清,就像分不清海和天一样。后来这个人被抓了,在他被四邻们指指点点评头论足时,英子很想哭,而街坊邻居们又说:“是一个小姑娘给点引的路才破了案……”每一个坏人同样也可能是好人,冷酷的杀手也会有温情的一面,所以怎样才算是一个好人呢?为了供弟弟上学作偷窃之事的人是坏人吗?不知情况下“背叛”自己朋友的人是好人吗?
不要以为几岁大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她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心机”。英子本来是很喜欢兰姨娘的,但是由于偶然的一次机会英子看到了自己父亲和兰姨娘的不当举止,她对兰姨娘的厌恶之情变得无以复加。同样让她不喜欢的人还有德先叔。于是,英子开始极力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捏造好话,制造独处机会终于让他们“终成眷属”。为什么英子拿定兰姨娘和德先叔会相信她捏造的话呢,大概她潜意识里猜到他们会有个惯性思维——小孩子不会说谎,所以才会这样大胆地实施自己的计划吧。
我隐约记得《爸爸的花儿落了》是被收录在小学课本里的。当时读完心里十分酸涩,心疼英子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爸爸,尤其是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长大总是残忍的,有的时候生活会让你感到猝不及防,可也就在那一瞬间你成熟了许多,英子就是这样的,当她兴冲冲地拿着自己的毕业文凭冲回家时面对的却是老高的欲言又止,那一刻她明白了,由于重病在医院治疗的爸爸怕是不久于人世了,可在那一刻英子却是从来没有过的安静和镇定,因为她是“小小的大人”。
这是英子的童年,更是有关于那些人的故事,作者想记下的不止是自己的童年更想告诉大家当年她没法为那些人说出口的话——秀贞是可怜人,“蹲在草地里的人”只是个想去“看海”的好哥哥。
英子一直都在遇见却又不停地在失去。她结识的小伙伴和朋友,她的兰姨娘,她因病去世的爸爸……伴随她懵懂长大的其实是不断地失去,这些失去是被动的,但她的每一次告别都很令人心疼。可我们的成长不也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告别吗?更何况我们没办法拒绝成长。
不知为何,看这本书时我总会想到《那些花儿》里的歌词:“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