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做公众号,开始有时间,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讨论,突然打到我,趁着牵红线的热心劲头正盛,在此尝试分享下个人的感受。
话题是一个关于妈宝男的讨论,其中有一个心理医生有一段这样的回复:
“在一段关系里的人,和没在一段关系里的人,有一个重大区别:前者要面对真实的生活、人和感情,复杂、纠缠、爱恨交织,不是一句话就能判断两个人是否合适或是否应该分开。而后者呢,爱情或婚姻对她来说,就像做判断题那么简单,只要对方答错了,这个人就可以 PASS 了。”
妈宝男话题我是没有兴趣的,这个回复倒是深得我心,因为确实在我过往的经历中得到印证。
以前刚毕业在实习的单位遇到一个男生,IT男那种,在单位的时候他很少主动找我聊天,记忆中是这样的。
离开单位正式去上班以后的某天,莫名的就在QQ上(当时主流的聊天工具)再次联系上了。跟他聊天很开心,他总是很快的回复我,并且不断拓展聊天的话题,可以见得对我的关注。然后很快我们就约出来,相处2个月,也是顺利和自然的。
但我当时对这个男生的判断是,外形太不吸引我了,不需要偶像剧男主那样,但还是太不吸引我了。
这种不吸引,让我完全没有想恋爱脑子发热的冲动,试探他揣测他亲近他的冲动,一点都没有。可能有太多次这样的心理暗示,让我对他没有客观的认识。
在一次他北京出差回来,带特产送到我公司楼下给我的时候,小别以后再见到他,我内心的真实发声居然是“他真的太矮了,我还是不能接受,但对我这么好,别再耽误他了”,而不是理所应当的情感升温。
意识主导行为,他后来因为我的刻意冷淡而离开了。
他是在我自己两性关系的观念成熟以后的很多年,回头看时,记忆深刻的一个男生。
其实他很聪明,热爱自己的专业,喜欢阅读,每次交谈都认真的倾听我,接我的话都能迅速get点,而且幽默,送礼物的时候会刻意来点小惊喜,奶奶去世的时候他会愿意让我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最后他决定放弃我的时候,半夜在QQ上写了很长的一段话给我,他离开的姿态,也是至今让我记得他的重要一笔。
虽然我认真且愧疚的回应并真心要留下他这个朋友,但他却不再不出现了。
这个男生在现在看来,有很多好男人特质。
聪明幽默,专一,家庭亲情观念强,身段柔软,关注对方的感受。有经验的人都看得出来,这样的男生比那种自我感觉良好,听你讲话三分钟就打哈欠,希望你更多付出又不懂女人的男人好太多啦。
一个人单身太久会有心理上的问题。
很多媒体喜欢讲这个话题,他们总结的问题包括自我意识强,包容度低,缺爱而怕爱,特别敏感等等。
这样的说法比较笼统,但每个人也的确可以找到自己那个对应点甚至以外的东西。
我确实有一点的感受是,单身的朋友,特别是比较长期单身的人,对于接受一个陌生异性,特别容易拒绝,而且比较坚定,但对于适合自己的异性的认知又比较模糊。
相对那些已婚的人包括那种离异以后能够继续进入婚姻状态的人,在心态、认知和行动力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比如单身时,相亲认识一个不特别喜欢也不特别讨厌的异性时,不会主动想去制造一些深入认识对方的机会,以便自己判断是不是要继续交往下去,而是等待对方来了解自己,等待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只要不如意就会放弃这个本来就没什么兴趣的“菜”,这样的消极态度是比较常见的。我想说,这种一定要等别人对你的示好等别人热情的追求你,真的等不到。记得西游降魔里面舒淇那句台词么,“你以为你是什么新鲜萝卜皮啊”。
如果我们是长期不在一段关系中,即恋爱关系,而只能停留在对关系的想象,对异性的想象中,用观点反复推演,而没有动作的时候,那就该警觉。
23岁在单位楼下因为他太矮而out掉的事,30岁的时候别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