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的两个小孩,男的叫詹姆斯,梦想成为变态杀手,女的叫艾丽莎,想当碧池和小偷。机缘巧合下,他们抢了男孩父亲的车,上演一场荒诞的逃亡之旅。途中,他们撞毁汽车,私闯民宅,寻欢作乐,顺便杀了一个变态杀人狂,偷了他的车,抢了加油站,遭到警方通缉。结局是,警察把他们堵在海边,扣下艾丽莎,举枪瞄准跑远的詹姆斯,哭喊,枪响,结束。
剧情表明,两个小孩其实本质善良,于是我冒出个疑问:这俩二货的自毁倾向从何而来?下一刻,想到他们的成长环境:詹姆斯幼时,他的妈妈在他面前自杀身亡,他从此变得冷漠、孤僻,喜欢杀害小动物,甚至故意烫伤自己的手。艾丽莎的妈妈二婚,给现任老公生了一对双胞胎,忙着照顾小的,不免忽略了大的。艾丽莎不堪忍受继父的冷嘲热讽和性骚扰,拉上詹姆斯,愤然离家出走,这才有了后来的闹剧。总之,这是两个缺爱的孩子,他们的自毁行为,只是压抑的精神状态下寻求发泄而已。事实上,詹父深爱着儿子,总找机会攀谈,试图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即使儿子偷了车,自己还挨了揍,也没有选择报警。艾母同样关注着女儿,虽然无暇照顾,但每年艾丽莎的生日,都会以她生父的名义寄来明信片,母亲很清楚,前夫是个自私的混蛋,可是女儿思念他,她不能让女儿失望。
大人的努力付出,孩子不会明白。在他们看来,宠爱理所当然,伤害才是刻骨铭心。我有个朋友,四五岁时亲吻一个女生,被她父亲发现,不仅挨了训斥,还差点告诉他的父母。他自此留下病根,惧怕和女性接触,直到25岁才渐渐走出阴影,同我们笑谈往事。我很同情他,他给自己判下了二十年的刑罚,忍受这精神摧残,如果可以,我会回到过去,抱抱他,安慰他,对他说这不是他的错,千万不要因此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有时候,伤痕一旦留下,想要忘却,千难万难。
孩子脆弱,大人也一样。詹父死了老婆,儿子自闭,忙着挣钱养家不说,还得时不时开导儿子,他自己的痛苦又找谁倾诉?艾母甩了混账前夫,又摊上控制狂老公,双胞胎需要照顾,女儿又到叛逆期,还和老公“打情骂俏”,搁谁能受得了?然而,现实如此残酷,他们还是得勉力撑起这个家庭,因为他们是大人,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有人问:撑不住会怎样?本剧没有介绍大人们的结局,但有一个极端的例子——蝙蝠侠的头号死敌小丑。漫画《致命玩笑》讲述了小丑起源:穷困潦倒,被逼犯罪,妻子病死后,遭警察追捕,走投无路下,精神崩溃,化身哥谭梦魇。读者喜爱他的疯狂和力量,漠视旁人,也漠视自己。对比《世界》里的熊孩子,不难发现相似点。他们驾车狂奔,惹事生非,招摇过世,搅得大家鸡犬不宁,何尝不是一种癫狂?
不过漫画终究虚幻,电视剧则依托现实,加工创造,具备某种真实。曾几何时,我们是否渴望抛下身外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否一边骂着剧中熊孩子的作妖行径,一边暗暗羡慕他们的肆意妄为,只因自己已经长大,被社会种种规则束缚,无法畅意生活?结局的那声枪响,就像一种警醒:少年终将长大,幻想终将破灭,还是放弃挣扎,投身社会,成为按部就班的一份子。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假日陪家人去郊区旅游,午饭和同事讨论哪里的桃花开了,哪里的农家乐好吃,抱怨交通拥堵,当地人素质差,互相玩笑取乐,再泡杯枸杞绿茶,继续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吗?
有人选择妥协,有人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