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我的白描巷~
音乐是什么?我是说不清楚的。但是从一个生活的宏观的角度去观察的话,音乐最大程度上表现出来一种质朴的工具的作用。如果只讲音乐的工具特征一定是不准确的,在某些情况下音乐被赋予了一种精神,成为了一种有独立特征的精神符号,并且逐步被部分人接受。而我想讲的是音乐需要回归本质,首先应该是生活的一种安慰剂再发挥其他的性质。
音乐为何会触动心灵的一种思考——首先音乐是以声音的形式通过耳朵进入人类的神经中枢系统的,也就是音乐有无实际特征的形式、无代指明确的表达这两个特点,因此大脑无法形成明确的判断从而无法形成具体的图像,于是形成了与乐曲相关的短时近乎无限的联想机制。这个机制便是音乐美感产生的源泉。越是优秀的音乐越可以增加这个机制出现的频率和维持时长。在联想的同时伴随着联想的事件的情感同时会快速释放。于是音乐的欣赏者会被美感和强烈的情感包裹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回顾逝去的时光。
发挥生活的安慰剂作用应是音乐最大的特征。我们都希望音乐是美的,但是音乐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中作者的局限性会在音乐中无限的放大,很少有作者可以突破这个局限性。这里的局限性不是音乐的作者尝试不同种类的音乐可以突破改变的。创作音乐其实与工匠制作器物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是匠人制作的器物用于实体而音乐作者谱写音乐用于心灵。那么音乐便需要实在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对心灵的作用。于是我们希冀音乐可以发挥正的美的作用,成为一种促进心灵向美好的优秀教科书,而不是消极的苦水,就如同安慰剂一样。
但是在资本化的社会生活中音乐逐渐失去了安慰剂的特点:量产使音乐失去匠人的打磨,不是在描写人类的内心而是描写欲望;音乐创作与欣赏的平衡被打破,音乐的创者作成为观众的“奴隶”;无意义的音乐甚至有害的音乐——充斥着露骨的性与唆使暴力的音乐占据大量的市场;教育性质的缺失和文化的贫乏的音乐成为主流,等等。
音乐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天然的原料加上“如切如搓,如琢如磨”的功夫才可以有具体的美的形态,传唱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