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关于屈原的书籍及相关视频,端午节快到了,我想好好写一篇相关的文章。
对屈原的了解,我之前是还停留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知道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士大夫。其他,我一无所知,而且,之前对屈原的作品也无好感,比起唐宋诗词好像读起来有点拗口。但当很多人写到中国文学时,绕不开屈原,往往最先写的也是他及他的作品。
黄晓丹老师在一席上关于屈原的课程,她用的标题是:“时间的焦虑 ——站在时代门槛上的诗人。”关于那个时代,我了解的还不够多,那时,屈原是掌管巫界和历史方面的最高官,所以他一方面要进行巫界的一系列仪式,另一方面还要去记录历史,他的身份就有一个很微妙的切换,难免他生出困惑,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知道屈原有极其丰富的知识储备量,包括大量的神话传说,所以读《离骚》也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在那个还没有“时间”概念明确出现的时代,屈原感受到了时间的焦虑,他在文章里一遍遍探求,一次次寻找,常常失败,每每不退缩。《离骚》的最后部分很感动,他选择不进入永恒,而是回到芸芸众生的命运中间去,接受了这样一种普通人的命运。黄老师说他变成了一个理性时代的人,当时看完我是不同意的,或者他太理性?因为我不愿他效仿《离骚》中最后写到的彭咸投水而死,我想要他活下来。后来读陈世骧的《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我不想纠结于他是理性还是感性,改变不了结局,他投水而死,留下了伟大的作品。同时想到了黄老师讲到的文天祥,文天祥想过好多次自杀,最后也是死亡,命运让他两殊途同归,但屈原更主动,他是那种激昂的,热烈的,有点悲剧英雄主义的意味。行文又是如此的宏大与美,纯洁而高尚的心灵一次次地让人感动,一次次地为他在困境中的选择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