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因材施教中“生理的材”的部分。
人的第一个自信,是建立在生理的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的生理发展很好,他本身对自己的身体各方面都能够应用自如时候,他会对自己产生一个很大的动能,他觉得我可以做到,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而产生自信。
今天给大家介绍因材施教中的第二个材:气质的材。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气质,是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没有好坏,但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进行引导,使孩子得以更好的发展。
气质具有以下九个向度: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趋近与趋近,冒险王与含羞草,好动儿与宅小孩,夸张孩与淡定儿,都是各有优劣势。而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无论自己孩子的气质状态是哪个类型的,我们只需要接纳孩子原本的性格,尊重孩子的天生气质,慢慢引导孩子学习以及做出改变,发展出更好的行为状态。
这里我大致给大家介绍一下趋近和趋避孩子的不同教养方式。我们大家可能首先都会比较喜欢趋近的孩子,趋近的孩子,基本都是外向型的,他们喜欢说话,见到人都会问:叔叔,阿姨好。大家都会说:“呀,这个孩子好乖懂礼貌呀。”
趋避性的孩子,孩子像含羞草一样会比较害羞,到了外面遇到邻居不仅不问好,反而会躲到父母的后面。父母越是叫孩子出来,孩子越是腼腆害羞,越是要躲得更远,很多家长就会说,这个孩子真是没出息,连个问好都不会。结果是家长逼得越紧,再给孩子一些负面的指责,孩子便会更躲避,更害羞,更不爱说话了,含羞草被“吓”得合上了自己的花瓣,再也不肯轻易的打开了。
但如果一个棒棒糖可以带走一个孩子的话?大家觉得对于趋近和趋避的孩子来讲是哪一个类型的孩子更容易被带走呢?
是的,趋近的孩子很容易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和其他人熟悉起来,这是好的一面,但同时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是要给予孩子明确的安全规范,并教导孩子辨别事情的能力。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趋近的孩子来说,家长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孩子周围的生活情景和朋友的状况。
对于趋避的孩子来讲,家长要以谅解包容的心态接纳孩子的行为,给孩子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培养孩子适应新的环境的能力。每次出门家长以身作则,多问候邻居,让孩子看到听到,可以提醒孩子问好,但不要强迫孩子,那样只会吓到孩子。如果要去一个新的环境,要提前与孩子说一说,以轻松的语气讲讲那里的场景和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让孩子心里有准备。
SI的测评有关于孩子气质的测评,可以测出孩子的不同气质类型,并同时会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给出一些正确的教养方式建议。无论趋避趋近,还是坚持度高低,还是敏感度高低,均有针对性的建议,家长读完报告,便会知道怎样的沟通和训练方式更利于孩子的发展,缓解家长因为不懂孩子而造成的焦虑和压力。
SI的测评同样有关大人的性格测评,如果一个勇往直前的理智型行动派,遇到一个反应强度低坚持度高的孩子,在情绪上就会是比较大的挑战。但是如果父母认识自己,了解孩子,便会有针对性地看待差异,积极回应。
SI的确是目前我接触过的最科学,最直观的一套评量体系。一切从解决问题的目的出发。通过SI的测评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看清自己,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套SI的测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