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河南”是一句广告词,前几天,真正来了一回遇见河南。这次到河南主要到了郑州、洛阳和漯河。河南给我的感觉是多样的,中原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们热情好客、勤劳敢担当。
朴素进取的郑州
22号下午乘高铁到达郑州,打的去预订好了的河南饭店。第一印象还真不怎样,河南饭店在市中心一座高架桥下面,交通拥堵,行人、电动车、机动车都挤在河南饭店的前面,本来就低矮陈旧的河南饭店几乎是卷缩在一片嘈杂之中了。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这就是挂着“河南”名号的饭店吗?客房还是比较干净,只是很小,我们本来订的是标双,实在是觉得转不开,只好一人住一间。
按照计划,我们23号上午去看了“三全食品”,我熟悉的三全水饺就是这里生产的。通过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才知道“三全”这个名字的来历,是来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创始人陈泽民先生是郑州市一家大医院的副院长,50岁开始创业,从一颗汤圆开始,创建了“三全食品”这家享誉中外的食品上市公司。
下午去新郑市参观“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就像是一个大花园,厂房设计很有讲究,据工作人员介绍是按照三、六、九层的楼层数排列的,象征着长长久久吧。稍稍品尝了新产品,就去看他们的企业文化,能把一颗枣做成这么大的企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看了以后,深深体会到,不但是作产品更重要的是作文化,对红枣的研究可谓十分详尽。最让我们震撼的是创始人石聚彬先生对枣树的深厚感情。石先生感恩枣树,不愿意看到年老的枣树被废弃,利用枣树雕刻了一万尊佛像。当我们走进去看到那么多排列整齐并有编号的枣树佛像时肃然起敬。每一尊枣树佛雕都是依据枣树本身的造型而雕刻,有点神态安详、笑容可掬,有点微闭双目若有所思,几乎没有相同的。
厚重开放的洛阳
去年夏天就准备跟朋友一起去洛阳,然后到西安,再甘肃张掖到新疆,看天气太热了,就直接走甘肃——新疆这条线了,不过洛阳和西安总是我常常想起的地方,洛阳总有一种根的情愫。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有太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沉淀,洛阳的每一寸土地也许都能述说一个故事,站在这里的某一个角落,都能感觉到历史长河滚滚流淌的声音,白马寺的马蹄声载着玄奘满载而归,佛教文化传入中原大地,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仍然回响着石头开凿的声音,洛阳博物馆的一件件实物都散发出历史的陈香,仿佛看到了那一幕幕的场景,唐风汉韵清晰生动。
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捐出两万贯脂粉钱修建的,历时三年。大佛神态安详,丰颐俊朗,双目微闭,迦叶持重,瞻仰佛像顿感心神安宁,从心底生出柔软和温暖。
我看洛阳博物馆,不是惊叹那几件镇馆之宝,我喜欢这几件小陶件。一对小鸡,一副拉车的摆件,还有这副小烛台,先祖太可爱了,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创造了美,用高超的智慧丰富生活,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快乐的基因。
清新温润的漯河
到漯河前,我心目中的漯河应该是尘土飞扬的,也许还有沙漠中骆驼嘶鸣声。而漯河却清新温润,宛如江南古城。境内的沙河和澧水交汇于此,据朋友介绍,本土著名的双汇集团的名称就来源这里。
清晨的沙澧风景区沐浴着朝阳,缓缓褪下朦胧面纱,河畔杨柳低垂,微风轻拂,波光粼粼。晨练的特别多,跑步的,骑车的,打篮球的练太极的都有,最具特色的是游泳的,橘黄色的救生衣飘散在河面上,沙河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泳池,人们在水中嬉戏畅游。
没到漯河之前,我知道中国最早的字典是《说文解字》,但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许慎是漯河人。陪我们的闫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擅长分享的学者,他给我们详细讲述《说文解字》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很是骄傲,并极力推荐我们去看看许慎文化园,我们冒着38度的高温拜会了这座文化园,中国的文化没有没有断裂,应该有《说文解字》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