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课本是一种植物,目光如水,意念如水,浇过去,植物就会慢慢生长,枝青叶绿挡得住暴雨骄阳。
下午4点,皮肉粘稠,发帘子油光可鉴。我躺在窗台下边,语文课本倒扣在脸上。汗水蒸腾出来,无处可去,便赖在脸上,充塞在脸与课本之间不盈一寸的空气里。反复咀嚼着汗涔涔的空气,我想起了爷爷做的粉蒸肉,油脂欲滴,粘稠飘香。是啊,快到饭点了,满脑子都是粉蒸肉,左右不是性命攸关,我便伸手把课本举过头顶。
每篇课文都很冗长,末了,总以这三个字做结尾——"有删改"。我情不自禁,甩出了一句不分前后鼻音的方言骂街。课本本不该篡改前辈大师的作品,他们文字里有所谓不洁的东西,不是他们的错,是世界和人类本来就带着喜怒哀思惧、贪婪和孤独、凶杀和色欲。应当相信学生,我们有强悍的消化能力。
删改后的世界适用于所有正面的、褒义的、有误导性的词条。给所有年少不谙世事的少年一种异常强烈的错觉:世界无比美好,理想唾手可得,整天游手好闲,将来也一定能赚大钱。一旦这些少年踏过成年的门槛,生活便毫不留情地给予蹂躏。他们霎时成了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成日哀嚎:"课本里都是骗人的。"其实世界向来如此,只是课本为它叠加了成千上百的滤镜,像灯火阑珊处的美人,走近一看,说黄脸婆都大可不必。
因此我开头所述不尽准确,课本不是为我们挡住暴雨骄阳,它借自己的条条脉络给学生,作为观察世界、探寻世界本源的门径。
课本要告诉学生:历史是胜利者缝缝补补的成果,人类的黎明,是从弹孔里流出的血色黎明;诗歌是千百年来文化的沉淀,诗歌的意蕴没有标准答案,是每个人内心最纯净的体悟;物理是技术发展的见证,小到能让我们稳稳的站在地面上,大到能让飞船在宇宙间曲率驱动;数学渗透在小小的生活规律里,水面光斑构成的数列正好符合二阶函数。
要告诉学生:生活充满了柴米油盐的平淡,有趣是一辈子的催化剂。未来很远很明亮,善待自己身边的人,不颓不痿,戒骄戒躁,要永远谦逊,要永远勇敢。
狂思将满身热气挥发了一干二净,脑袋澄澈通透。合上课本,我听见了发芽抽枝的声音,我闻见了青翠欲滴的气息。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