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神偷》是香港著名导演罗启锐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半自传性质的散文集,由他执导并编剧的著名影片.《岁月神偷》即取名于此,并一举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在这些年日渐西山,这部电影属于这几年中为数不多的好电影了。
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因为前两天从网站上又重看了这部电影,前几年看时很多细节是感受不到,重看一次不知为何却有另一番风味。
特别喜欢电影里面的罗进二,一个普通的小孩子,顽皮不爱学习,但是又不得不让人喜爱,因为他就是小时候的我们,平凡却普通的生活着。
讲述永利街罗记鞋店一家的悲欢离合,但是背后却是真实得近乎残酷的宿命和哲学。
影片的开始,在泛着黄色的暖色调里,小调皮鬼罗进二在鱼店顺走了一只小乌龟和一个鱼缸,一路雀跃回家,忙着做鞋的父亲问起他在学校的功课,罗进二说中文课学了中文,英文课学了英文,给笼统过去了。这样的童年些无忧无虑,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少青葱。
而哥哥罗进一是学校里的跨栏高手,像刘翔一样矫捷。一头猫王那个年代的长发,穿着干净的白背心和短裤学习成绩好,聪明上进,阳光帅气引得女生欢呼连连。还有他和芳菲之间朦胧而羞涩的爱情,不楚让人心有所感。
《岁月神偷》的投资方也在不遗余力地强化着这种重口味情怀,很多细节要香港当时生活的人才可以感受到,岁月无痕事过境迁。能把生命偷走的是岁月,但能把生活守住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影片并没有卖弄情怀,拍成了一部滥情的哭片,在细节中总是透露着信念,像母亲的“做人总要信”,父亲的“做人要顶住”。
感情处理方面影片做得也是含蓄的,既没有抚尸恸哭也没有狗血表白,例如进一和芳菲的感情,就是有年少的朦胧和些许单纯的美好。
本来从开始就一直慢慢在观众心中一点点渗透和蔓延的、从开始说的罗家一家四口,平凡的一家生活琐事。《岁月神偷》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对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之前市井生活的再现和品味,一个反复出现的场面是一条街上的众邻里将饭桌摆在门前一起吃晚饭的情景,吃百家饭的孩子们快乐地穿梭其间,这种守望相助的祥和正与中国自古以来所崇尚的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安逸家居图景相对应着。
罗爸做了新鞋给罗妈,罗妈对着门口的“鞋”字招牌说,“一步难,一步佳”,穿着新鞋,笑着向前走去,虽然他们的状况目前不太好,但总是会好起来的。反映香港小市民乐观的韧性。所谓“一半是‘难’一半是‘佳’”的生活对每个人都一样,从来没有人能一生快乐,也没有人苦难一世,有得必有失。
对于小人物而言,只求一室安身,一家人齐齐整整便是最好的安慰。活着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打拼,每个人都努力着生活温暖家人。以逝去的岁月换取一种经历和感受成了人生的,全部被偷走的是岁月,但偷不走的却是这些记忆,当然还有希望。
奶奶给进二说了一个故事,只要你把最喜欢的东西扔进苦海里,把苦海填满就可以和你的亲人重逢,进二背着小书包来到海边,大喊着将玩具扔进海里义无反顾,这些都是进二曾经的心爱。进二静静的看着大海,渴望着再一次和亲人重逢。
这些玩具此刻己不再是玩具,是一幕幕逝去时光,这都是罗启锐让我们凝视和反思,那些永远都无法倒退的每一分每一秒时光,或许我们永远都无法和己经逝去的岁月重逢,但是,从现在开始至少我们可以拼命的珍惜和真挚的对待。
影片的最后,父亲己离世,罗进二和母亲终于看到了彩虹。进二说哥哥说过,能够见到双彩虹的人都是幸运的,罗妈还是那句话"做人,总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