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月,我每天早起,并且坚持打卡来激励自己。收获良多,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我为什么要早起?
每天赶班车疲惫不堪。 上班地点比较远,每天都要赶七点的班车。经常是手忙脚乱,弄得自己身心疲惫,整天都半睡半醒,实在不想这样下去了。
阅读需要大量时间。 自己比较喜欢读书,但每天时间有限,攒了一大堆书却看不动,正所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坚持早起,每天就可以多出很多时间来读书。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经常失眠、熬夜,明显感觉到身体大不如前。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书《最后的告别》,讲到人的衰老过程。老年的很多疾病和身体机能的丧失,都与年轻时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这也让我下定决心早起。
我是怎么做的
1. 别想那么多,先行动起来再说
开始的时候其实顾虑挺多的:会不会“早起毁一天”?几点起合适啊?能坚持下去么?但很快就明白想这么多没用,不结结实实的去做,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反而会陷入焦虑。
定了闹钟,强行限制自己的作息时间,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想象中的问题和困难都没那么可怕,掌握科学的方法,不断调整,都能够迎刃而解。
2. 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你有没有发现,不能早睡早起,原因只有三个:晚上睡不着,早上睡不醒,起来也没事干。你说这不是废话么!但别急,我们再往深一层想,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结果呢?
- 白天不能专心工作,时不时还打瞌睡,貌似很忙,其实没干多少事;
- 晚上精神又来了,刷微博、看段子,根本停不下来;
- 没什么目标,就算起来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干脆赖床上吧。
你发现了么——该工作的时候没认真工作,而剩余精力又陷入垃圾内容中,更可怕的是,你没有意识到时间能给你创造的价值,还忙不迭地“杀时间”!
所以,关键不是闹钟定在几点,而是认识到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有多宝贵,想办法让他们为你创造出最大价值,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让身心进入正常节奏。
3.意志力是靠不住的,技巧和工具有时更管用
很多人以为早起、管理时间,是靠意志力,这是种误解:意志力从来靠不住,你欺骗不了自己的身体,它饿了就要吃东西,困了就要睡觉,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普通人来说,靠意志力也坚持不长。
难道我们就无能为力了? 幸好,有很多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 逆用“20秒原则”
Shawn Achor的“20秒原则”:每天花20秒的时间费劲地从衣柜里拿出吉他,很难。如果你只靠意志力强迫自己做到,那你的意志力就会很快被榨干;但是,如果你把吉他支在卧室中间,随手可得,那你就很容易每天拿起来练一把。总之就是把目标行动放在最少阻力的路径上 。
这个原则很有用,比如把文献就放在手边,把阅读和时间记录app放在手机桌面的第一屏,永远在桌上放一杯水(这样你就会不知不觉补充足够的水分)... ...
我们还可以逆用这条原则——
每次都把闹钟按掉接着睡?把它放在离你最远的角落,只有下床跑过去才能关掉 。
总被垃圾信息吸引?关掉朋友圈提醒,每天定时查看——放心吧,你不会错过什么重要信息的。
- 番茄工作法
大家都听说过番茄工作法,这是一种被无数人验证过的集中注意力和提高效率的方法。在 AppStore 可以找到很多相关应用,不妨一试。市面上也有很多讲番茄工作法的书,也可以看一下。不过要注意,贵在坚持,至少坚持一周之后,你才能找到适合你自己的节奏。
- 时间记录工具和Todolist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以致作息紊乱。根本原因是大多数人没有记录的习惯,不知道时间都花哪了。借助工具,我们可以记录每天花在工作、学习、娱乐上面的时间,用任务清单规划我们的行程,写下每天的反思,长期坚持,必有收获。
我在用的有:Daygram(日记) 、Fill that Bullet(任务清单) 、ATimeLogger(时间记录)。不要什么事都用脑袋装,大脑是用来思考的,把这些记录性的工作交给工具就好。
- 用打卡工具激励自己
题图是“助理来了”的每日早起打卡的标签,战隼老师的一百天行动计划,还有很多社群都可以参与打卡。每天早起之后打卡,看到不断增长的数字,这种仪式感和成就感能够很好的激励你早起。
4. **苦哈哈地坚持,不如乐呵呵地享受 **
前面说过,意志力是靠不住的;即便你毅力过人能逼自己早起,那也得不偿失,因为你本该享受这个过程,根本停不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好多出来的时间,做一些让自己成长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阅读、写作、学英语、锻炼... ...
这样,每天的早起才有了意义,而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在这个过程中,你还会不断找到新的目标——本来都是那种“虽然很好但我肯定做不到所以就放弃了”的事。当你尝到成长与进步的甜头,进入良性循环,你就再也回不去了。
我的收获与体会
-
不再手忙脚乱,从容了许多
不再一溜小跑赶班车,又困又饿看文献,忙中出错,而是每天晨读,享受晨间的静谧时光,从容地收拾东西、规划任务。早起的人,每天都像有36个小时。
-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
经过了早起天昏地暗的适应期,感觉由内而外都更新了一遍。晨间的一个多小时真的很重要,直接决定了你一整天的精神状态。
-
**更多学习成长的时间,良性循环 **
开始在简书写字,虽然目前文章很少,水平不高,也只有几个赞,但来自陌生人的肯定,格外让人温暖和感动。“没有人一开始就写得很好,也没有人会一直写得很差” ,不是么?
开始精读,不再一味地追求量,而是开始思考和总结,写批注;读专栏文章的时候也开始做笔记,反复阅读深入思考。还利用早上的时间开始晨读,读“清晨朗读会”的短文。睡前用英语流利说纠正自己的发音。
如果没有每天早起提供的时间保障,这些都是做不到的。
-
更明白时间的宝贵
钱越多的人,越能意识到金钱的价值;越能利用自己的时间,你就越知道时间有多宝贵——跟它做朋友,认真对待它,它就会给你带来快乐,带来积累,带来成长。当我意识到时间背后的价值和力量,我就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对待它——当然我只是个普通人,免不了还是会掉回原来的坑里;但某些观念一旦改变,就会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再也回不去了。
** 一点闲话**
-
我是夜猫子,就是起不来怎么办?
曾经一度理解不了别人说的“就是起不来”是怎么回事......我也是夜猫子,只是现在尝到了早起的甜头。你的身体没那么娇气,生物钟是可塑的。还是前面说的,别想那么多,先干起来再说。尝到甜头之后,你根本就停不下来!
-
每天折腾这么多,有用么?
世界变化太快,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行业,几年之后是否存在... ...只有不断磨练那些最有价值的能力,只有挣扎着让自己变好,才能摆脱地心引力,获得自由。
不是立竿见影才叫有用,身处迷雾之中,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一把斧子,一根绳索,唯有不断积累,方能从容。
退一步讲,就算没用,把时间浪费在积累上面,相比浪费在无所事事东张西望,又有什么损失呢?
-
没动力?看看别人都在干什么吧
多了解一些学习社群:新生大学、行动派、趁早、十点读书会,罗友霸王课......,你会惊异于在你跟着感觉走的时候,有多少人在逃离舒适区,追求卓越。成长的路上从来不拥挤,但也不会孤独。如果不能做到像他们那么牛,朝他们的方向改变一点总可以罢。毕竟,早起,只需要一个闹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