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学生的成绩,心情很沉重。
没有预期中的好,甚至有几个学生出现了个位数。
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误差?
这些努力上进的学生,这些可爱的家伙,为了期末能考个好成绩,过个好年,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还是学生努力的方向出了差错?
由于是电脑改卷,看不到学生的答题卡。已经放假,无法找到学生了解真实的原因。
我只能大概猜测。
每日一题,对他们来说,也许已经形成了思维的惰性。
很多学生,看到相似的题,就觉得自己会做,失去了做题的兴趣,不想再动笔书写过程。
这样就导致对题目的类别失去了判断能力,从而忽视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没有应变能力。
二轮复习,得重点强调一些细微差别的题,特别是必考点,易错题。
还有一些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实力,以为只要题海战术,就能达到高分。总是额外自己增加习题,但毫无章法,思维进入混乱模式。
往往这些人是中等水平的学生,想学好,但过于着急,压力较大。
二轮复习期间,需加强心理辅导,适当给学生减压。
接下来的一些学生,平时考试,做题都没什么大问题。一旦动真格的时候,就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
这些学生,二轮复习,得重点关注个人心理准备。多一些临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