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长沙去了湖南省博物院,看到了的马王堆出土文物。这是我小时候在课本里无数次见过的一个名字,马王堆汉墓,今天终于见到了真容。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东西?
文物只有真正走近了,才知道它的价值。
长沙马王堆墓,有三个主人,一个叫利苍,一个是叫辛追,是利仓的夫人,还有一个是利苍的儿子叫利豨。立仓,跟着开国皇帝刘邦打天下,也立下了大功。被派往长沙国做丞相。翻阅了史料,知道刘邦封异姓诸侯,只有长沙国的吴芮做王比较顺利,剩下的都被消灭了。而他之所以做的顺利,与立仓对他的辅佐分不开。读着这些史料,佩服古人治国的智慧。皇帝把立仓派到长沙王身边,一方面是辅助长沙王治国,另一方面起监督作用,使这些分封的诸侯不敢有二心。
因为利仓的地位很高,所以他的墓穴很宏伟,造型很独特。走到湖南省博物馆的二层,中间设了一个天井,就是根据长沙马王堆墓穴的造型来做的。穴道很深,上面是玻璃地板,走上去就像走上了玻璃栈道,下面黑洞洞的,看不到底,还有一点点担心。
最让我惊叹的是,利苍的夫人辛追的遗体,泡在一种透明的液体里,经历了2000年的岁月居然没腐烂,全身润泽,皮下的组织有弹性,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真佩服古人的防腐技术,经历了2000年的岁月,依然让遗体保存完整。在那样一个农业社会,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看着这些介绍,对古人充满敬意。
最有意思的是,是见到了书本上无数次读到过的那些乐器,有琴、瑟、筑、竽、笛,这些乐器,我只认识笛子。看着旁边的介绍,觉得这些乐器里面有这么多的说道。这些乐器与我读过的书忽然有了链接,这些灰头土脸的乐器一下子就挺有趣的。
琴是七弦琴,七弦琴最初是五弦,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和武王分别加了一根弦,就变成了七弦古琴。瑟,这种乐器我第一次见到,没看出有什么特别,只听导游讲解是二十五弦。我立刻想到了李商隐的那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瑟西汉时候已经是二十五弦了,到唐朝的时候已经有五十弦。
筑,看到这种乐器,我想到了,荆轲刺秦王里面的一句话,“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高渐离送他的朋友上船,在岸边为荆轲敲打着筑这种乐器,唱着慷慨悲凉的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歌声里的担忧变成现实,荆轲真得一去不复返。筑这种乐器长得和琴差不多,因为这一段悠远的历史,我仔细的端详了一下筑这种乐器。不知道他演奏出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只是记得慷慨悲凉几个字。
看到竽那一刻,立刻想到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个成语滥竽充数。齐宣王喜欢听合奏,不会吹竽的南国处士混水摸鱼,混在300人的队伍里,假装吹嘘,得到和大家一样的工资待遇。齐宣王死后,齐闵王喜欢听独奏,南国处士,灰溜溜的逃走了。故事烂熟于心,但竽这个乐器我是第1次见到,竽长得有点像萨克斯,也挺像我小时候在农村见过的笙这种乐器。小时候农村办白事业就要请吹鼓手,里面就有吹笙的,人们常常围在吹鼓手的旁边品评吹笙的吹得好不好。没想到竽跟笙长得这么像。
我是不懂乐器的,但是看到博物馆里面展出的这些乐器,又想到了与乐器相关的故事,竟然就对这些乐器感兴趣了。拍了照片保存在手机里,直到今天才翻出来做了一个整理。
看展出,还有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古人很讲究。这些乐器,都是陪葬品。跟真实生活中的外观一模一样。但作为陪葬品,作为冥器,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乐器都吹不响,所有的发音孔道都被堵了。以区别与阳世的人用得不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吧。
一边看着这些展品,一边听导游讲解着。这些陈旧的,斑斑驳驳的藏品,想到与这些展品有关的历史故事,这些藏品就忽然变得无比的有意义。而这些乐器,经历了千年的变换,到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给人们带来的美妙体验。这也是文物的生命力所在吧。
为什么这些灰头土脸的文物能吸引这么多游客?一方面是通过研究这些文物了解古代人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这些文物汲取灵感,做一些创作改进,古为今用,让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我每去一次博物馆,有一种很深切的感受,大街上人们的穿着吃喝,好多都是来自于博物馆里的文物,只是做了一些创新和改进而已。这么一想,觉得古人特别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