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传统文化,大抵是离不开释、儒、道三家的。我们平日读的杂七杂八的书,归根结底,或者都可以回到这三家中去:所读功用书籍(或者叫修齐治平方面的书吧),可归之为儒;功用的书籍读多了,修齐效果是有了,但是治平却没端倪,退而求其次,喊喊“穷者独善其身”,回头读读慰藉心灵的书籍,那么基本上是向道家靠拢了。当然了,兼济天下也好,独善其身也好,都有其无可替代的意义,它使我们漫长的人生,进可攻、退可守,不至于进退失据,迷失了本性。而佛家却独辟蹊径,不去整那些复杂的理论,而是直指人世间的太阳——智慧,并以此为指引,使大家走上普度众生的道路。
可见三家各有所长,读书人会各有所爱。但因为佛家讲究大智慧,所以读书人多半会学佛。或者有些人嘴上不说学佛,行为还是向佛家靠拢的。我不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但是书却还是会读一点的,包括佛学方面的书籍。虽然一知半解,但内心的快乐是一样的。只是有一点,我是自叹不如:虽然膜拜佛学,却极少吃素。这次在宝严寺随缘吃素,是我第二次吃素(第一次是因为开会,而在太平寺素餐馆吃素),但感觉却像是初次,因为在太平寺那次素餐,虽然说是素餐,实际上还是花样百出的,什么素材做的鱼、牛肉,虽然是素材做的,却有鱼肉的味道——真是令人纠结,又想吃素,又不想丢掉鱼肉的味道,这是何苦呢?——若从心灵层面来讲,这次是我第一次吃素。
宝严寺的素餐,真叫素餐,米饭之外,除了蔬菜还是蔬菜,而且绝不做成鱼肉的样子,更没有别样奇怪的味道,是的,就是纯粹的素菜。这样的素餐,吃起来口感纯粹,心里也不会别扭。也因为是素餐,所以食堂也少油烟,少污渍,环境就显得清爽,也就令吃饭的心情大为愉悦。总之,这次素餐我是蛮开胃的,吃了两碗米饭(我平日的口餐只是一碗的样子),吃得饱饱的。在这里,真要好好感谢下宝严寺僧众和各位居士的热情接待。
说到素餐,便想起了《诗·魏风·伐檀》里的句子,“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虽然此素餐非彼素餐,但是想想今日逛塘河而来,见塘河之清澈不如往日,文化之状况亦不如往昔,便觉得那些尸位素餐的人很不君子。德荣书记讲,不换脑袋就换人,呵呵,12年塘河治理,都治成那样了,就想在今年不到7个月的时间里把16条河道的黑臭现象消除了?我倒不怕他们治不好,下去游泳的总是那些当官的吧,哈哈。只是,德荣书记的讲话总不是长远之计,等他走了,塘河也没治好,咋办?也没人会去换那些君子的位置了吧。也说说文化吧,本来塘河是一个整体,现在可是瓯海搞塘河,鹿城也搞塘河,龙湾搞塘河,瑞安也搞塘河,虽然都在发掘、保护、发扬塘河文化,但其重复做功也可谓多矣,因为体制的阻碍,不能形成合力,把塘河文化发扬得更加全面些,令人难受。
想起林长春老师在讨论会上有句话讲的很对:指望政府是指望不了,要先从我们每个文化人做起(我没做笔记,他的讲话大意是如此)。是啊,有些事我们力所不逮,整天像许建华老师那样嫉恶如仇,也不是办法,倒不如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慢慢改变这个社会。在现在这种状态,你想修齐治平,是没啥奔头的,但是退而求其次独善其身呢,似乎也太不负责了,不如学苦行僧吧。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总会走出一条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