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在单位做了半辈子的车间主任,拿着不高不低的工资,过着不富不贵的生活。
放在平时,他觉得挺滋润的。可是一退休,就慌了神,儿子要结婚,要买房,处处都要钱……
于是,他不得不到工地上去干活,每天累死累活,拿两张挂在账上的毛爷爷,还受尽了委屈……他老后悔了:我要是以前,知道有今天,学个第二技能该多好。
世上没有后悔药,即使有,等到我们悟到的时候,就失灵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内都有隐藏的巨大潜能,不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是不会去主动挖掘的。因为很多人宁愿在舒适圈之内活着,也不愿在“学习圈”之内重塑自己。
《跨越式成长》这本书,会是很多依靠第一技能生存人的解药,它能够让我们通过思维转换,挖掘身体内隐藏的潜能,并且找到发展的第二技能,提高收入和抗挫折能力。
八小时之内谋生存,八小时之外谋发展,这是斜杠青年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然,大多数人在八个小时之内谋生存,十八个小时内还是谋生……想想都可怕,只有意识到这些,我们才能去改变。
阿德勒说:人可以做得到任何事。无论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实际上你都要比那个形象更强大,只是你需要找到一种超越的方法。
多数人走一步算一步,怎么样才能超越原来的自己?
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的强烈愿望,相信相信的力量,通过学习挖掘自己的潜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行动。
其次,我们要通过思维转换,落实到行动转换上来,用结果说话,人生才能够一步步的蜕变。你要像喜欢甜一样去喜欢苦,把所有的转换当成人生的转折点,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向上攀登。
最后,我们要大胆的试错,总结经验,改变操作系统,融会贯通,大胆的去超越原来的自己。每个人以生存的第一技能并不是永久的堡垒,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大胆的挖掘自己的第二技能,让热爱变成一种创造,变成一种奇迹。
《内在工程》里有一句话:触及创造之源,唯一需要的是你的意愿。
你的跨越式成长,是可以触类旁通的,只要你想改变的意愿足够强大。比如说我热爱园艺,给自己半年的时间,去种花种草,种着种着就种了一院子。那要是换作别的学习或技能磨练,是不是也同样有如此的收获。
《谁动了你的奶酪》其实也给了我们这样的“跨越性思维”: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但只要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
前些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问我有什么爱好,我说了读书,写作,旅游,种花等等。
他来了一句:除了工作,我什么爱好也没有。
成年人的世界压力山大,但是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会造成今天的局面?是不是我们的第一技能,只能够在生存面上摸爬滚打,没有未来,没有发展?那么,你刷手机,升级打怪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时间能够拿来变成自己的第二技能?
人生想要“断黑”,必须在“”思维转变”上点一盏灯,不管未来多么渺茫,至少你现在正在着手改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什么都不做的得过且过。
诚然,我们的生活不可能像如梦令一样,但至少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可以一步步的去超越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过于浑浑噩噩的数日月。
鸢屋书店的老板这样说:不断挑战不擅长之事的人,随着时间的累积,成了会做很多事的人。而那些一门心思只做自己擅长之事的人,却难以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开疆拓土。
社会中有多少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第一技能茫然失措?就有多少人能够从中的危机,从而打造属于自己发展的第二技能。这种跨越式的成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跨过去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维转变,我们才能够化危机为时机。
每个人都有左膀右臂,靠一种技能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你想让人生有更好的蓝图,必须有强烈改变现状的意愿,并且磨练出第二技能的卓越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