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当中总是有十几二十多岁的小朋友管我叫姐,一方面我心里是乐开了花,可另一方面又怎么听着怎么别扭。对此,往往我都会一本正经的告诉对方:叫阿姨。
过年期间,也不知道为啥,在刷百度的时候,总是会刷到《一路繁花》中的某些小片段。或许这便是大数据的厉害之处,完全可以根据我个人的喜好,从而对我进行大数据的推送。
刚开始看了几个小片段,其实并没有怎么吸引我。可是架不住大数据的不断推送,最终,出于好奇,我到底还是打开了爱奇艺,对《一路繁花》进行了搜索,打算从头开始追下去。
可是看着看着,好像觉得也并没有什么可吸引我的。不仅如此,我还觉得有些甚是无聊,毫无正向能量。比如在刚开始托运行李的时候,就花了六千多将近七千块钱,可以说是相当于偏远山区好几户农家的全年总收入,就像网友评论说的那样,《再见爱人》完结了,观众也气饱了,《一路繁花》开播了,又把这波气给续上了。而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明明都是奶奶级别的人,老中青三代人,上下祖孙辈的年龄差,还非得叫“姐姐”!真是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就那样百无聊赖的撑了一集多,正在我打算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了在餐馆里面,刘晓庆对向太的评价,以及蔡明对向太过往经历的讲述,隐隐约约中,我好像把到了《一路繁花》一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脉,便继续追了下去。
直到后来,又是在餐桌上,倪萍提出要寻找有内容的主题,不要成为只是吃吃喝喝,让人讨厌的一拨人的时候,刘晓庆又为《一路繁花》解读出了一个更大的主题,就是“出走半生,历尽风帆,归来仍是少年”。那一刻,我突然之间明白了导演的意图,同时对“姐姐”的称呼,听起来也就顺耳多了。而且还在想,以后顾客中如果再有小朋友管我叫“姐姐”的话,我肯定会坦然接受。
再看看被选来的八个人中间,有人是一帆风顺(如蔡明),有人是一路坎坷(如倪萍,虽然云南站里面还没有提到她,但她的人生经历,我是了解一些的),也有人是跌宕起伏(这个当属刘晓庆),还有两个少年是未来可期。由此再回想刚开始前面那几个老太太的言行,好像很好的诠释了“拼尽全力,只为了更好的生活”那句话。别说花6000多块钱托运行李了,就是花六万多块钱,好像也无可厚非。于是,继续追下去的兴趣更加浓郁。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