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久没有感受过寂静是何滋味了。

自己的房子,虽不临街,然近处有建筑工地,远处有高速公路,机器和汽车的轰鸣声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成日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

现在,盘腿坐在落地窗前的蒲团上,窗外是刚经细雨润湿的一片翠绿的树林,除了房间里传来的风扇的呼呼声,只有窗外一声声细碎的鸟叫伴着我。

我家小区里也有很多鸟。不知为何,这山间的鸟叫声,听起来轻柔而欢快,不似城里的鸟叫声那样刚猛,怎么听都像在夺人吃食似的。

是的,在度过了又一个一事无成的一周,焦虑已经爬上我的额头不肯下去的日子里,我竟然撇下手里的事情,应了朋友的邀约,来了山间游玩。

所谓的游玩,不过是在下榻的民宿里,半山腰的太阳伞下,俯瞰着一座小小的城,枯坐了一下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家都在嘲讽“朋友圈旅行”,我却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旅行方式。

看看人家拍的美照,感受风景的同时,还能领略一份悠然的心境。

刚旅行过的人最懂,旅行时的心境,恐怕没有看人家照片时来得那样自在。

最常见的是累。我的这位东道主朋友,清明节刚刚自驾去了成都,坦言上班一个周也没有缓过来。她老公计划五一自驾去贵州,她道:

想想就心里发怵。

而我呢。昨日,在这座落于半山腰的民宿天台上,阳光绚烂,春风和暖,脚下是一座小小的城。若是看照片,别提多惬意了。

而当时的我,却感受到了一种非常深刻的——无聊。


年少时,我的梦想一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钟爱去不一样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与不一样的人对话。

每当听见人说,旅行这件事,“没什么意思”,我总要嗤之以鼻,认为此人一定是跟团景点拍照打卡游,算不得旅行。

再后来听见人说,看过的风景太多,最后都成了一个样。

我更是不解,觉得那一定是去的地方风景不够惊艳。

昨日,当我在看似如此惬意的场景里,分辨出自己的感受叫做“无聊”的时候,我突然有了新的见解。

从前,我们渴望旅行,渴望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艳羡别人在朋友圈发出的美照,不过是因为,我们渴望享受。我们认为,看美景,吃美食,住在一处风景绝佳,又精致奢华的住处,这些都是享受。

我们错就错在,享受这件事,并不一定是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愉悦的。

譬如我朋友下午肚子疼,晚饭我们吃了中华鲟这种匪夷所思的食材(人工养殖的),她只是草草吃只口垫垫肚子了事。

所以,享受是否能成为真正的享受,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而不是由外界决定的。

这里有一个极大的悖论。能够欣赏美景,说明你有一副好心情,但假若你真的非常开心,看不看美景,你都是开心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活了三十多年,我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信仰,在这一刻产生了深刻的动摇。

稍稍回想一下,这些日子里,我外出玩的时候,所得的喜悦,完全不能与读书相提并论。

也许是因为已经看过不少风景,也许是因为外出的时候,除了风景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干扰,太阳太烈,路太远,等等,导致的身体不适云云。

但总的说来,就是一阵新鲜劲儿上来,嗯这个不错,轻轻地笑一笑,也就过去了。

但读书的时候,我常有或醍醐灌顶,或茅塞顿开的感受,它们带给我当下的喜悦,以及作为今后人生中可能时时会冒出来再次提点我的精神指标,实实在在是要远超过眼前的风景的。

我想,我恐怕不再需要行万里路了。

我不用再给自己贴上“宅”的标签,因为精神世界的空间,不是用物质世界的空间向度来衡量的。

从今后,我只要安静地守着我的一隅书房,就能遇见,我想要遇见的全部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