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城市,搞不清是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还是单纯的是书记本人事业心爆棚,想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从去年起就掀起了一场规模和声势史无前例的“拆违运动”,收效显著。
乱糟糟的集市没了,代之以大厅。大厅没了,代之以商业综合体。小房子没了,代之以大楼。路边店没了,代之以绿树草坪。路更宽了,也更净了,整个城市焕然一新,总之是更美了。
可是,美之后呢?是不是吃个豆浆油条都要去大酒店?走着走着口渴了都要地图定位找个最近的大超市再爬上一段长长的扶梯?城市里所有人不是在政府事业,就是在大公司,卖白菜萝卜的都是某蔬菜托拉斯员工,红扑扑的脸蛋,洋溢着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幸福表情?
常有夸赞说,某某城市真漂亮,处处像公园,这里的市民该有多幸福。进而会想,我住的城市也这样该多好。
这想法很正常,也很普遍。不单普通市民想,一把手也这么想。而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那是典型的旅游者视角,把环境美观度等同于宜居度。实际呢,自古以来,山美水美之处,都是人烟稀少之处。
好看,但只是好看,并不宜居。反倒是大城市逼仄肮脏的鸽子笼,无数的人一边骂着一边拼命往里钻。原因只是,鸽子笼更宜居。——宜居不宜居,要问这里的居民,而不能问过客。
每个城市的主政者,其实都是这个城市的过客。所以他拍板的城市规划蓝图,根本上说更是出于过客心态。过于强调表面,过于强调观感,过于强调眼前,而对于城市的内部、深部、背部,对于民生、便利、实用,对于长远、可持续性,基本无视。
着力注重美观度又能持续发展的城市只有一种:旅游城市。把没有足够丰厚旅游资源的城市仿照旅游城市规划建设,必然难以持续。城市建设不是为了让旅游者说好,而是为了让在这里生生息息的市民说好。城市改造不是让路过改造地的人说好,而是让在被改造地上生活的人说好。
城市是个工具,其首要价值不是好看,而是“好用”。而通常,好看的往往不好用。让每一寸土地上的主人而不是客人舒心,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可笑的是,无数底层居民也以过客心态去评价所在的城市,说什么“像个大县城”,而对肆意妄为无法无天的拆违运动拍手称快。这可就太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