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场扬场
割麦、打场、播种,这几项工作要交替进行,割完几块地,如果没有下雨,那就先不播种,先忙着打场。打场,是一项很费功夫的活。 麦子割回来,要打场的话,先要押麦穗。就是把镰刀用石头压住,镰刀刀刃站立,押麦穗的人坐在镰刀边上,将麦捆解开,一把一把的用一种铁梳子将麦叶梳去。没有了麦叶的麦秸变得比较顺溜,然后把这把麦秸上的麦穗朝下顿几下,使麦穗整齐,然后一手攥住麦穗,一手攥住麦秸,在镰刀上轻轻一割,将麦穗割下来后扔到麦场中央晾晒,余下的麦秸再打捆,用作缮房顶的材料。
等麦穗积累到一定程度,晾晒的比较干燥之后,就要打场了。将碌碡套上碌碡椁子,拴上绳子,就可以拉着碌碡在摊好的麦穗上转圈的碾压了。烈日当空,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小孩戴着斗笠,一前一后的拉着碌碡在麦场上碾压麦穗,我常常想起这个情景。中年男子是我的父亲,那个小孩开始是二哥,后来就是当年的我。父亲拉的绳子长,我的绳子短,要跟在他后边,为了步调一致,我要伸手拽着他拉的绳子,一圈又一圈的转悠悠。这时候,天上的太阳火辣辣的,转了不大一会儿,脸上的汗就顺着两颊流了下来,慢慢的气也喘得不匀了,但是凭着小孩心性,父亲不停下来,我是不会喊累的。
等到麦穗碾压的差不多了,父子俩停下来,父亲拿木叉将压得很结实的麦穗挑一挑,松一松,我这时候如遇大赦一般,赶紧的走到看场的窝棚里,拿起盛水的大塑料桶,“咕咚咕咚”一阵猛灌,装满了肚子,然后听着肚子里清晰的“咣当咣当”的水声又开始拉碌碡转圈了。
等父亲感觉到碾压的很到位了,这时候就要把满场的麦粒麦糠的混合物搂到一堆,开始扬场了。扬场是一门技术活,大概需要懂“空气动力学”吧?既要掌握风向,又要将扬起的角度拿捏得刚刚好,使重量沉的麦粒落在一处,麦糠飘在另一处,即糠粒分离。
父亲是扬场的好手,扬场的时候,只见他侧对着风向,用木掀铲起麦粒麦糠混合物,对着风扬到半空,这时候麦糠随风落到下风口,麦粒垂直落下,有些断了半截的麦秸也会落到麦粒上去,这时候母亲会用一把大扫帚掠一下,麦粒就没有杂质了。
往往各户做麦场的地方,都离得不远,有的还连成片,割麦打麦的进度也会大体相同。于是,在大家在麦场押麦穗的时候,大家会一边聊天,一边干活,家长里短、各自的收成、孩子的学习,都是聊天的主题,等都在打场的时候,各个麦场里都是拉着碌碡转圈的人,碌碡在碌碡椁子的带动下,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构成了田间的交响曲。
等到下午扬场的时候,只见一堆堆麦粒麦糠被不断的用木锨抛向天空,划出漂亮的弧线,然后形成一个扇形,扇形的下方的扇坠,是先落下的麦粒,扇面是飘在空中慢慢下落的麦糠。
人拉碌碡,持续了几年。后来,养牛的人家用牛拉碌碡,牛走得慢,虽然慢吞吞的,但是解放了人力。再后来,有些人买了拖拉机,开始用拖拉机拉碌碡,碌碡和拖拉机的轮子共同压麦穗,效率大大提高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只不过要花点工钱。不管用什么方式拉碌碡,最后还是需要扬场的。
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出现了脱粒机,这才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麦季大大缩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