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与中国科幻第一人,江湖人称“大刘”的刘慈欣聊天。如你所知,我们聊的话题自然与科幻分不开。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前两年刚刚获得了雨果奖,因为是亚洲第一个获得科幻文学最高奖项的作品,科幻更成为了国人的话题。国内无论是文学界还是企业界,言必提“三体”,科幻似乎渐渐成了一门显学。
对此,业内人士其实都有更清醒的认识。就比如说刚刚提到的雨果奖,很多人可能以为这个雨果是那位世界名著《悲惨世界》的作者维克多·雨果,其实“此雨果,非彼雨果”,这个雨果是美国的科幻文学之父雨果·根斯巴克。相信如果不是科幻迷的话,很少有人知道。
中国因为长期缺乏系统的科学素养教育,科幻文学也一直是小众的类型文学。更多人的头脑中,都以为科幻小说其实是给小孩子看的,这是我们的偏见。幻想文学一直是西方文学的主流,我经常在飞机上看到老外手中读的书,十有八九是幻想小说,或者科幻或者奇幻。在他们的眼中,科幻小说是非常成熟的“虚构文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英语国家大量的畅销小说都是科幻题材,好莱坞大片中科幻电影也是最成熟的类型。
六七年前,经朋友推荐,我读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惊为天人。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从架构到世界观,确实如严峰所说,“单枪匹马的使中国科幻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这么出色的作品,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推荐给读者。有幸获得了大刘的认可,同年,我策划出版了刘慈欣的两部中篇小说合集:《微纪元》和《时光尽头》。
我关注到之前的科幻小说,从装帧设计到体例安排,绝大多数都是针对中学生的。我有意将这两部作品,设计的相对成熟,我的想法也许太一厢情愿了,遗憾的是,在2010年的出版市场,并不认可科幻小说这个类型,这两本书也没能获得更高的关注。
时也,运也,如今这两部作品都多次再版,不意外的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得了很多奖,销量也非常好。这说明好的作品,终究有出头之时。
对于《三体》这部电影,因为科幻迷的关注,赋予了太高的期待和意义。大刘对此倒是非常冷静,他提到,科幻电影西方拍了上百年,也不过留下了仅有的几部经典,我们刚刚开始有这样一部作品,就想一步到位达到西方殿堂级的标准,显然有些勉为其难。
主观上说,电影是高度工业化的产品,绝非一腔热血使然,以目前中国的制作水平,缺乏经验、缺乏独特人才、缺乏世界观,如此“三缺”,如何能让人期盼奇迹,拍摄出令人信服的作品?
所以,对《三体》这部电影实在无法抱有太高期待。
希望自己的判断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