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晨醒来,打开手机,习惯性地浏览了一遍微信和QQ,想起那个炸了毛的公鸡,不禁笑了一下。
昨晚去一个很喜欢的公众号里听课,帮助老师在群里发了几条通知,意外地有几个陌生人加微友,本着学习交流的态度,都一一接受了。 其中有一个人的打招呼方式很特别,引起我的注意——零写作同学你好。零!写!作!我很诧异,莫非慧眼,要么能掐会算?再看地址,还是老乡。于是主动发了个“你好,老乡”。
对方看来很豪爽,第一句话就自报家门,我看了地名,说路过。对方发来第二句话,一个字——切!紧接着第三句话:一看就是个没出过门没见过世面的人。我愕然,竟然豪爽到如此境界?于是敲下几个字:说对了,向见过世面的人学习。对方说:这话我爱听。随即又发来几个英文单词,问什么意思,我双手抱拳:赐教!他说:原来念赐教。
你一定也和我一样,感受不到一丝所谓的幽默感,反倒是一股凌人盛气穿透屏幕,扑面而来。我甚至看到对方的鼻孔朝天,两眼乜斜,两个膀子横着,嗯,一只炸了毛的公鸡。
不由想起去年冬天,我送妈妈去车站。检票口的那个工作人员,面容白皙,笑靥如花。她热情地告诉我怎么购买站台票,什么时间,什么窗口,带什么证件。我心里暖洋洋的,在风里走了几趟,却总看到金灿灿的阳光。
是哦,你爱听好听的,难不成我爱听难听的?
2.
胖迪来找我哭诉:我给他道了歉了,还是不理我,打手机也不接。一脸的委屈和愤然。
我们是一个小群,不到十个人。这天胖迪心情奇好,@了都督:喂,土狗。桔子看不下去,说怎么骂人?胖迪说:没有啊。桔子说:这称呼用你身上试试好听吗?胖迪翻个白眼:真没劲!都督沉默了一会,打了一句话:惹不起还躲不起。然后,群里便死一般地沉寂。
我们这几个人,都是初中甚至小学同学,胖迪、都督、桔子还是一个院长大的孩子,见证了彼此穿开裆裤,流长鼻涕的童年。初中没毕业,我们很多人都跟着大人回老家,渐渐音信杳然。也就是这几年,大家依靠QQ群,拉网式地逐渐有了联系,后来又建了大大小小的微信群。也小聚几次,依然谈笑风生,仿佛儿时。瞧,就这一句话,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群主叹口气,唉,怎么还都跟小孩一样。
我上学时,就是寝室里出了名的老好人。她们几个分成两派,虽不至于势不两立,却也是小动作不断。她们叫我两面派。其实我主要是和稀泥,你想,我们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彼此陪伴的时间比家人都长,同船渡的缘分,不好好珍惜,还剑拔弩张,有必要吗?
可是,当我看完聊天记录后,不想活稀泥了,正色告诉胖迪:你呀,就是竹筒倒豆子,嘴上没有把门的。吸取教训吧,即使关系再密切的人,有些话说出来之前还是要经过大脑的。
真的,你认为开玩笑,怎么知道对方的承受能力?如果真是小孩儿,恶狠狠地还一嘴:你丫才是土狗,倒完事了。恰恰成年人,掂掂分量,闷在心里,渐渐就有了间隙。
3.
我自己就是个不会说话的人。开个会总坐在最后几排,吃个饭只会微笑点头,貌似低调,其实心里胆怯,生怕一不留神,溜出来的话冷了场。特别羡慕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可是觉得生性如此,改变应该很难吧。
不善说话的人,很多时候说出来的都是狠话。婚后,先生就会尴尬地冲我笑笑,说:额,这话说得真噎人。当然,恋爱时他不敢说。有一次聊天,他说:好话也是一句,赖话也是一句。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为什么不说得好听点呢?忽然就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了,这些年来,简直成了我的座右铭,每每冲动前都会想起先生的话。
初中的语文课本,几乎每单元都有一个活动,叫“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口语表达流利,观点明确,但有一个根本要求,别忘了礼貌用语,文明表达。学习了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大家更有了深刻体会,诸如说话要注意方式,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能够舒畅地接受等等。所以,忠言也可以不逆耳啊。
当然,骄傲的人也一定有骄傲的资本。总会有些锋芒毕露的人,用另一种方式展示着自己的观点和才华。没必要贴什么道德标签,但我觉得好听的话大家都爱听,不是谄媚,是对人起码的尊重。所以,请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