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代帝王都有赋诗为文的爱好,曾经武则天也是文艺青年一枚,当年太宗去世,武才人居感业寺,李治成了她脱离苦海的唯一希望,为了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她为李治写了这首《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因为思念你,我把红色都看成了绿色,假如你不相信我常因想念你而流泪,你就打开箱子看看吧,看看我沾满泪痕的石榴裙!
很难想象,这首凄婉的情诗竟是出自不可一世的武则天之手,相传李白作《长相思》一诗,其中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和武后的意境相似,李白的夫人看了不以为然,对他说,你没有看过武后的“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吗?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
执政后的武则天依然没有失去对赋诗的兴趣,她效仿太宗开设并扩大修文馆,招集天下学士,身边也聚集了大批文人。
但是由于朝野中反对她的人太多,因此,在进行血腥镇压的同时,她又提拔大批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文人,只要能溜须拍马的,都有可能得到重用。
因此,这一时期的宫廷文人,已经没有了太宗朝慎终自勉、箴规讽谏的责任感,而是把诗歌当成了取悦当权、加官进爵的工具,围绕在武则天身边的,都是些见风使舵、谄媚阿谀的御用文人。
2
沈佺(quán)期和宋之问,就是这样一批宫廷文人,他俩因为对律诗体的贡献而并称“沈宋”。
沈佺期(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
沈佺期出生在一个下级官吏家庭,早年生活经历比较坎坷,20岁时,与宋之问、刘希夷、杨炯等同举进士。
沈佺期从政后,创作了大量应制诗,受到朝廷赏识,20年间,由最初掌管音律的八品协律郎,逐步迁升为通事舍人,慢慢接近朝廷的执政中枢。
武则天晚年,宠幸嬖臣张易之、张昌宗,常于奉宸府内宴饮聚会,掷骰取乐,嘲诋公卿,淫蛊显行,不避羞耻。
有谄媚者讨好张昌宗,说他是仙人王子晋转世,武后让他穿上羽衣、吹着洞箫、乘上假鹤,在庭院来回飞翔,侍从文人争相赋诗讨好。
时间久了,武后也觉得需要掩人耳目,于是诏令张昌宗在宫中带领学士编撰《三教珠英》以掩遮丑行,李峤、张说、沈佺期、宋之问、崔湜等共26人都参与了编撰。
书成后,参与编撰的人都得到重赏,加官进爵,沈佺期先后迁为考功员外郎、考功郎中,后又迁给事中。
至此,沈佺期成了武则天身边著名的御用文人,以才事主,平步青云,可谓风光一时。
3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特别是在那个宫廷斗争此起彼伏的年代,沈佺期因为任考功员外郎期间受贿而被弹劾下狱。
受贿的案件还没结,第二年(705),执政近半个世纪的武则天得了重病,她的两位男宠二张兄弟图谋篡位,张柬之等率兵入宫斩杀二张,武则天被迫退位,她的儿子中宗李显复位,史称神龙政变。
中宗即位后,开始清算依附张易之兄弟的文士,沈佺期也因为“倾心附媚”被流放驩(huān)州(今属越南)。
这时沈佺期49岁,在此前的30年间,他的仕途都是一路畅通、春风得意,这次饱受牢狱之苦,又被贬谪到蛮荒的瘴疠之地,身心倍受煎熬。
这期间他的诗风大变,诗歌在他手中,从以前谄媚权贵、谋取功名的工具,变成了抒发身世之痛、饱含真情实感的血泪之书。
他从东都洛阳出发,途中翻越骑田岭时,想起同遭贬逐的杜审言,遥想杜审言翻越大庚岭,作了这首《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衡山的回雁峰,感觉气温暖和,便在此栖息越冬,来年开春后再北归,所以有“雁不过衡阳”之说。
诗人回想起曾经的洛水风光是多么旖旎,如今被贬到重山雾瘴的地方,北雁南迁尚且只到衡阳,而人不如雁,要向更边远的行去。又想到一同遭贬的杜审言,也和自己一样的悲伤落魄,于是写了这首诗。
还好,第二年中宗大赦天下,沈佺期遇赦北归。
4
曾被武则天流放在外长达14年的中宗,特别热衷于游幸饮宴、赋诗娱乐,为了补偿流放时对妻女的亏欠,任由韦氏和安乐公主弄权,自己则带领着御用文人成天饮宴集会。
沈佺期作为曾经著名的文学侍臣,得以重新诏见,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但还没赐他朝服。
有一次侍宴,中宗让学士们跳回波舞,于是群臣撰词起舞,沈佺期赋诗《回波乐词》: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hù)未复牙绯。
他是说:正在跳回波舞的佺期,曾被流放岭外九死一生方得归来,虽然蒙恩身名官秩已经恢复,但还没有赐我朝服和上朝用的手板。
逗得中宗很开心,当即赐他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唐五品以上官着绯袍,佩银鱼袋)。
后又历任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于开元2年(714)逝世,归葬乡里。
5
沈佺期是武则天和中宗时期重要的宫廷诗人,他虽出身无名,却才思敏捷、精于律体,与宋之问齐名,史称“沈宋”。
沈宋的诗歌虽多为颂美附和的应制诗,但形式上却对仗工整、声律精切、音调铿锵,在继承和发展前代声律经验的基础上,最终促成了近体律诗的形成,为后人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可为继往开来,厥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