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日晚,带宝去理发。
理发师给宝脖子围了一圈理发专用的那种纸,带上围裙,然后开剪。
这一次,宝表现的不那么配合,状况频出。
状况1:撩围裙
刚开始剪,宝不断撩起围裙要拿头发,理发师很不理解,提醒宝别动了,宝嘟囔:“我不想让我的头发都掉到地上!”,理发师不解地看我,我问宝:“你有点舍不得你自己的头发?”,宝说:“是!”,我:“你想摸摸你的头发?”,宝说:“是!”,我帮他掀起围裙,他拿了一捋在手里心安了,理发继续。
状况2:乱动
接下来也不太顺利,理发师一剪他就或缩脖子或发笑,理发师就会说:“别动!再动就剪豁了!”,反复几次,理发师开始表现的很不耐烦,我请他暂停一下,问宝:“你是觉得无聊吗?你是想做点好玩的事儿,所以想逗我们笑吗?”。
宝:“不是,我脖子痒!”。
原来如此!我赶紧给宝弄了弄脖子那里,并提醒他:“你知道吗?大哥哥可能很担心,担心给你剪坏了,他很希望他可以给你剪一个帅帅的头发,你愿意好好配合一下吗?宝点头,理发继续。
状况3:缩脖子
接下来宝很安静地配合,剪到后脑勺,理发师需要宝低下头,好用推子推后面靠近脖子的地方,宝又不能配合了,不能全然放松地低下头,而是缩着脖子,我看理发师又是很无奈很着急的样子,我只好上前帮忙把着,告诉他妈妈知道他有点紧张,快完事了,放松点儿。
总算剪完,我心想:这真是一次很不愉快的体验!对宝是一次折磨,对这位理发师而言应该也是。
问题出在哪儿呢?
我想,问题就在于:理发师也许只看到了头发,而没有看到面前这个活生生的小孩儿!理发师也许只看到孩子不配合这个行为,看不见这个孩子那里发生了什么,他自己那里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当下在理发师那里,好像事儿比人重要!
结果就是头发都剪完了,两人之间没有任何情感连接!理发师带着烦躁、着急、无奈的心情完成任务,孩子带着不知所措、紧张、害怕、无聊的心情熬到最后。
由此我想,无论理发师技术多么高超,如果没有一颗关注彼此感受和需要的同理之心、倾听之耳,也不能算是一位好的理发师!
容我大胆设想一下,如果理发师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会怎么回应孩子的种种不配合呢?
如果理发师学习了非暴力沟通......
也许画风是这样的:
孩子坐下,就热情跟孩子打个招呼:你好啊,小朋友,很荣幸给你理发!你想剪个什么发型呢?(瞬间建立情感连接和彼此的尊重与信任)
当孩子奇怪地不断撩围裙时,能出于善意,有意识去探寻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我猜,你这么做一定有个很好的理由,可以告诉我你怎么了嘛?你撩围裙是想做什么呢?”。
了解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后,表达自己的感受:“看到你对你的头发都这么在乎,我真的很感动!相信你的头发他们也会很感动的!我一定得好好给你剪的帅帅的!也请你配合,稳稳地坐好哦”。
当孩子乱动不配合时,仍能不带评判,有意识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彼此都发生了什么,这样,他可能会这样表达:“小石头,我现在有点着急和担心,因为我怕你一动我就给你剪的很难看,参差不齐,还怕伤到你的皮肤,我希望能保证你的安全、希望给你剪出你喜欢的发型!你可否再稳稳地坚持几分钟呢?”,
也可能这样:“我看到你在频繁地晃动,我都不敢剪啦,你能告诉我你怎么了吗?是不舒服还是着急啦?”。
(不管是去体会同理对方还是诚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都会有效增进彼此的理解,让爱流动,让彼此由衷互助发生)
当连接和信任建立起来,再到最后需要让孩子低头配合推后面时,我猜孩子就不会那么紧张,劝其合作就没那么费劲儿啦,沟通的内容可能会是这样的:“谢谢你小石头!通常我在推后面时孩子们都会有点紧张,我特别理解,但即便有点紧张,我看到你还是在努力地配合我,谢谢你哦!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请你相信我,我一定会稳稳地推,保证安全,还能让你最后的发型帅帅滴哦!”。(这样真诚有爱又善解人意的理发师哪个孩子会不愿意配合呢?)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都变的异常美丽啦!恍然意识到,我和理发师之间,也是一样哦!也许他那天看起来心情不那么美丽、没那么有耐心,是因为他那里也发生了什么,他也有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在这一过程中,也许我可以和理发师做更积极的互动和沟通......
生活中,当我们习惯了去选择看见问题,带着糟糕的心情去回应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恶性循环,双方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相反的,当我们选择看见美好,出于善意和爱意去回应美好,结果是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创造更多的美!世界都因此更加和谐美好!
愿人人都受益于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