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魔王”这个词用得很好,只有祖母才会称她最爱的孙子魔王,魔王就是来折磨你的那个人,人一生中最爱的人既是冤家,也是魔王。
2.作者的描述从元宵节的热闹忽然转到死亡,让人猛然感受到一种凄凉,意识到这个家族所有的繁华背后的空幻,再热闹也会有家败人亡的时刻。
3.繁华跟落寞、热闹跟凄凉的对比,一直是作者对人生的最大观照,他认为人一旦能超越这个局限,就会发现热闹会有生命的凄凉,寂寞处也有生命的风光。作者的真正意图是想让我们别那么机械地只把人生分成好和坏的两个状态。
4.我们一定要体会能让别人静静地说一会儿话的那个心思,我们的社会如今太缺少这个部分了,很多时候我们所有人静静地说一下心事的机会都被媒体给糟蹋了。
5.我一直觉得说书这个行当很有生命力,它能给你的听觉带来很大的快乐、比你自己看小说要好很多。因为说书人不光是念,到关键时刻,他还会扮演其中的角色,所以非常精彩。
6.在社会禁忌严重的时代,才子佳人的故事恰恰能给人一种心灵的补偿,日本的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说过:“文学艺术是苦闷的象征。”以前的人那么爱听《牡丹亭》、爱看《西厢记》,就是因为在真实世界不可能,只好在幻想的世界里完成。
7.我想这两种讲笑话的方式大家以后都可以用,一种是一定要跟在场的人有牵连;一种是别人很期待你讲笑话的时候,你可以板着脸讲一个冷冷的完全不好笑的,结果大家反而会笑起来。
8.大家现在常常提到冷笑话,恐怕历史上第一个说冷笑话的人就是王熙凤,她的冷笑话完全让你摸不着头脑,忽然“就散了”。
9.大家笑的不是这个故事,而是王熙凤的冷,王熙凤把她的笑话变成一种悬疑,大家回想的时候,才觉得太滑稽了。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重复两次正月半和两次散了,是在暗示说一切东西终究都要散。《红楼梦》的精彩在于“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作者讲的不是笑话,而是一个家族的悲剧。
10.作者是在用语言做符咒,王熙凤不知不觉中讲了三次“散了”,这个夜晚的热闹、团圆要散,眼前的富贵、荣华要散,最后是这个家族也要散。此时大家大概能体会到作者在写这部书时字字血泪的感觉,因为那时他的家族已经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