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9月21日在演讲俱乐部的演讲稿原文)
画家,听到这两个字你会想起什么?是那些流芳百世的名人,梵高,毕加索,徐悲鸿;还是那些自由潇洒的高人?留着胡子,带着帽子,围着童子。我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想的,但我猜,我们不会想到自己,(手指比划)画家和你,你和画家,没什么关系啊?!你是个画家,开什么玩笑呢?
我有个小伙伴,大家叫她小程玲,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用自己的行动向所有她认识和认识她的人证明了:她是个画家。那一年她8岁。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当年踏进她的画室,也就是她家时受到那种艺术的震撼,满屋子的墙壁上用蜡笔画满了各式各样的图形。于是我,带着中队长标志,握起她的手,注视着她的双眼,认真地说:“你是个画家”。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亲爱的头马伙伴们,你们在年少时有没有在家里墙壁上搞过即兴创作呢?(邀请举手)如果有,请允许我也对你们说一句:“你是个画家”。不要误会,这绝对是一句赞美,我是崇拜画家的,我不但自己想成为画家,我还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是个画家。因为我们生来就是个画家。
研究显示,每个孩子天生会画画,他们平均需要用5年才能真正掌握说话,却只要用1年半就能掌握画画。只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这样的真相,孩子们的画常常会被看作是乱涂鸦,于是很多孩子停止了涂鸦;剩下的继续画着,又常常被赋予评价:像或不像,于是又有些孩子停止了创作,以免被说画得不像;剩下的也想继续画,只是学业功课越来越重,象形文字渐渐占满了所有的作业本,偶尔用圆规画个圆都有种重走童年的感觉。就这样,一个个天生的画家就陆续地慢慢放下了画笔。从此以后每当提起画画时,我们都这么说:“我不会,我画得很差。”是啊,谁让我们的绘画能力都停留和封存在了十岁以前呢!
今天在此,我与大家分享这个观点,因为我想自信地说,我是个画家,8岁那年在参观了小伙伴的画室之后,胆怯的我后来也在墙上画了几年(停顿)学校黑板报,后来与大多数小伙伴一样放下了画笔,20年后心中那个小小的火苗一直在闪烁,而且我逐渐发现:成为画家有很多的好处,即便是在成年后。它让我们在绝望的两点一线中,变得自由潇洒有才华,它让我们做笔记,写手帐,汇报工作从此得心应手,它让我们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里,得以开发我们的右脑。而这一切源于另两个字:相信。
一个月前我有幸参加了一个关于视觉思维的分享,老师用引导语带着我们描绘各类生活物品,我们慢慢把他们画下来(举起视觉),当我们放松下来,抛去“我不会画”的执念时,在场的每个人都画得很棒,很棒。当天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个人在墙上贴一张大白纸,跟着一段演讲开始用画做记录,完成后满墙的图画,就好似8岁那年我那小伙伴的家,画笔是为了手势的延伸。我们可以找到那个遗失的自己,就像我们在电动游戏中找到了那个破坏王的自己,在卡拉OK中找到了那个歌唱家的自己,在写PPT报告时找到了那个文艺青年的自己。下一次,当被问到会不会画的时候,不要急着摇手说不,因为你曾是个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