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奏折十九(1)【832】2024-5-11
原折:苏常无锡失陷遵旨通筹全局并办理大概情形折
咸丰十年五月初三日
奏为钦奉(敬奉执行)迭次(一道道)谕旨,通筹全局,并办理大概情形,恭折复陈,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四月二十五日,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咸丰十年四月十八日奉上谕:
本日据乔松年奏常州城外各营已溃,郡城被围,无锡乡间已有贼踪等语。为今之计,自以保卫苏、常为第一要务。着官文、曾国藩、胡林翼有妥议,统筹全局。即令曾国藩统领所部各军,赴援苏、常,或未能深入救援,亦可遏截江面,以杜北窜等因。钦此。
四月二十八日,准官文咨开,二十五日准军机大臣字寄,四月十九日奉上谕:
现在常在岌岌可危,无锡又有贼踪,可以径犯苏城。江南大局,几同瓦解。曾国藩接奉此旨,即统率所部兵勇,取道宁国、广、建一带,径赴苏州,相机兜剿,以保全东南大局,毋稍迟误等因。钦此。
同日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四月二十一日奉上谕:
本日据徐有壬、许乃钊奏,贼逼苏州,和春受伤身故,张玉良在无锡一带驻扎,请催各路援兵。现在江南情形,万分危急,亟待援兵速集,以冀挽回大局。曾国藩已有旨署理两江总督自应统带各军,兼程前进等因。钦此。
仰见圣主眷怀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为五服,故称南方为'南服)移缓就急之至意。臣于四月二十二日,准张芾(1814年-1862年),名黼侯,字小浦。陕西泾阳人, 清朝官员。1859年,迁通政使,后又迁左副都御史,旋命督办皖南军务。1860年被曾国藩参奏召回北京。1861年12月,丁忧回籍。后出任陕西省团练大臣。1862年5月,陕西回民起义军声势大振,同年6月赴渭南仓头镇,劝谕回民起义军降归,为回民起义军首领人任老五所杀,卒年48岁。)来函:苏州于十三日失守。旋接王有龄咨函:常州于初六日失守,无锡于初十日失守,张玉良于十四日夜回抵杭州等语。接阅之下,骇愤莫名。窃以为苏、常未失,即宜提兵赴援,冀保完善之区。苏、常即失,则须通筹各路全局,择下手之要着,求立脚之根本。自古平江南之贼,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自高而下势不可挡)乃能成功。自咸丰三年金陵被陷,向荣、和春等皆督军由东面进攻,原欲屏蔽苏浙,因时制宜,而屡进屡挫,迄(qi至今)不能克金陵,而转失苏常。非兵力之尚单,实形势之未得也。今东南决裂,贼焰益张。欲复苏、常,南军须从浙江而入,北军须从金陵而入。欲复金陵,北岸则须先克安庆、和州,南岸则须先克池州、芜湖,庶得以上制下之势。若仍从东路入手,内外主客,形势全失,必至仍蹈覆辙((名)翻过车的道路,比喻曾经导致失败的做法),终无了期。臣所部万余人,已进薄安庆城下,深沟固垒,挖浚长濠。若一挪动,则多隆阿攻桐城之军,亦须撤回。即英山、霍山防兵,均须酌退。各路皆退,则军气馁nei(勇气丧失)而贼气盛,不但鄂边难以自保,即北路袁甲三、翁同书各军,亦觉孤立无援。是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根本。此臣反复筹思,安庆城围不可遽(ju匆忙)撤之实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