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金经13.《人性的弱点》

第四篇 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

31.同情对方的意愿

有这么一句神奇的妙语,它可以阻止人们辩论,消除他人产生的恶感,并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还能使对方注意聆听。那么,你是否急切想知道这一神奇妙语是什么吗?

这句话就是:“我一点不奇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也会与你的感觉一样。”类似这样的一种回答,可以软化所有刁钻而老奸巨猾者,你完全可以真诚地说出这句话,因为假如你是对方,你也会产生同他一样的感觉。

简单说,这就是同情。

同情,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存在;学会同情,会另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人本来就是善良的,当你看到你身边的人因遇到挫折而伤心时,你会受影响,你会为他的不幸而感到悲哀,感到不愉快。在冥冥之中,都有许多这类事情,而体现出的同情。

同情的美是一种完善自我的崇高感,犹如一面镜子。人们常说,人应该有同情心。不能想象,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会没有同情心。因此,把同情心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去张扬,看来是极其必要的,在与被同情者的关系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这便是镜子的功能。

同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它时刻萦绕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遇到挫折,苦恼失意时;当你被荆棘刺破,想要退却时;当你……当你……,朋友,同情就会向你涌来,请你坚定自己的立场,走出同情,把同情化作奋斗的动力,成为你跋涉旅途的加油站吧!

格慈士在他著名的《教育心理》中说:“人类普遍地追求同情。儿童迫切地显示他的伤害;或甚至故意割伤或打伤,以收获大量的同情。出于同样的理由,成人也会显示他们的伤害,叙述他们的意外、疾病,特别是动手术开刀的详情。为真实的或想象的不幸而感动‘自怜’,实际上,这差不多是人类的一种共同习惯。”

所以,如果你想使人信服你 ,那请记住:同情对方的意念及欲望。

32.激发他人高尚的动机

有这么一件事。一位妇女抱着小孩上火车,车上位子已经坐满,而这位妇女旁边,一位小伙子却躺着睡觉,占了两个人的位子。孩子哭闹着要座位,并指着要那个男青年让座,而小青年却假装没听见。这时,小孩的妈妈说话了:“这位叔叔太累了,等他睡一会儿,就会让给你的!”

     几分钟后,青年人起来客气地让了座。

     这位妇女之所以能成功,妙就妙在她顺势制宜,对那位青年人采取了尊重礼让的方法,给他设计了一个“高尚”的角色: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施善行。趋善心理使小伙子无法拒绝扮演这个善良的角色。

可以这么说,你所遇到的每个人都很尊重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而不自私之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将自己理想化,都喜欢给自己的行为赋予一种高尚的动机。因此,如果我们想改变他人,就应该诉诸一种高尚的动机。

也就是说,人们都是诚实的,而且愿意履行他们该有的义务。而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时,如果能激发对方这种高尚的动机,那么对方就将帮助我们当成了一种“双赢”的举动。

在我们做事时,虽然那个真实的理由时常会被别人分析出来,但我们却都只愿意看到自己高尚的理由,并因为这个理由而给自己的行动定位为“崇高的”、 “值得尊重的”,并由此来获得自我认可和满足。

正是这种心理,让我们在需要说服一个人时,通过激发他的高尚动机,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放之四海皆有效的法则,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些例外……我相信,如果真是有为难人的人,如果你使他感觉到,你认为他是那么的诚实、公道、正直,大多数时候,他也会给你有像你所给他的同样反应。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何必那么执着呢?

所以,如果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同意的话,在一般情形上,就应该激发更高尚的动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嘒彼小星,三五要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一提起...
    余跃跃阅读 4,638评论 0 0
  • 影片讲述了一个从小就喜爱架子鼓的男孩,在考入全美最好的音乐学院后,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努力,争取成为优秀鼓手的路上发...
    维珍阅读 3,602评论 0 0
  • 外出培训两天,心里诸多不舍。不是舍不得一个两个,而是舍不下一大群。 一个班,50个人,性格各异,正值活泼好动的年纪...
    深蓝之澜阅读 5,685评论 17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