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五要素,分别是哪5个要素?
喜欢干、擅长干、值得干、趋势和抗风险。
1、第一个要素,喜欢干。
喜欢干,就是你的兴趣,是你真正发自内心享受的事情。
很多人都会把欲望错当成兴趣。欲望和兴趣有什么区别?
欲望是一旦被填满就会降低的东西。比如,饿就是个欲望,因为你吃完东西就不想吃了。
但兴趣不是,兴趣是可以被不断滋养长大的。比如一个美食家,他吃一口好吃的,会刻意吃得很少,因为他要准备吃第二口更好吃的东西。品尝美食,是他的兴趣。
欲望是对结果的爱好,而兴趣是对过程的爱好。
假如你去创业,你想要的只是创业成功的结果,那么创业于你,就是一个欲望。但如果你想要的只是享受创业的过程,那么创业于你,就是一个兴趣。
兴趣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的阶段,叫乐趣。
你觉得自己开心就好,不用接受外界的评价。
第二个阶段,叫职业兴趣。
你不仅要享受过程,你还要整合自己的能力,让你能持续获得成果。这个阶段的兴趣,要经得起外界的评价。并且能足够维持你的生活开销。
第三个阶段,叫志趣。
志趣就是,你这辈子都想持续做这件事。那种内驱的动力,它会裹挟你生活中所有的东西。它影响到的不仅是你职业,还包括交朋友,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等等,它会慢慢升级为你生命的主题。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错。但是你要知道,兴趣不一定是最好的老板。
你需要在能力方面把它兑现出来,你才可能用兴趣赚到钱。
所以,如果你想做的下一份事业,只是停留在乐趣阶段,那你一定要慎重考虑。如果你的下一份事业,已经到达职业兴趣阶段,恭喜你,那你可以开始事业转型。
2、第二个要素,擅长干。
擅长干,就是你的能力。
能力,包括通用能力、核心才干、和专业知识。
通用能力,就是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计划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通用的技能。
核心才干,指的是个人相对比较稳定的内在特质。
核心才干有三个来源。
- 第一个就是天赋。比如有人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
- 第二个来源是长期训练出来的,比如很多咨询公司出来的人,系统化能力就特别强。
- 第三个来源是被动熏陶出来的,比如很多高干子弟的小孩,察言观色的能力就非常厉害。
专业知识就是字面意思,你所学到一些专业的知识。
在事业转型的时候,如果跨领域,专业知识就很难迁移,但是通用能力和核心才干都是可以迁移的。
我举个例子。第一批做知识付费的人,比如罗振宇,吴晓波。他们都是传统的媒体人,传统的内容生产者。做知识付费时,他们只是用了互联网的打法而已。他们底层的通用能力和核心才干其实都没有变。
3、第三个要素,值得干。
值得干,是一个人内在的价值观。
每个人的价值观、追求的东西都是不同的。
我举个例子。古典老师有两位作家朋友,同样有才华,也同样努力,一位写小说,另一位写现代诗。在今天的社会里,很明显,写小说比写现代诗能赚更多钱。如果你更看重金钱回报,写小说肯定比写诗歌更值得干。但如果你更看重艺术追求,那么你可能就会选择写诗歌。
你最喜欢的,就是最值得干的。
值不值得干,这个标准非常主观。
喜欢干、擅长干、值得干,这是三个内在因素,都是由你自己所决定的。
这三个要素会形成一个正循环。
- 你越喜欢干,你就会投入越多精力,那你就越擅长干。
- 你越擅长干,你就越有机会站在一个高点,这件事就越值得干。
- 这件事越值得干,又进一步让你更加喜欢干。
- 这就形成了一条增强回路。
除了这三个内在因素,职业发展五要素中剩下的两个,都是外在因素。
- 前三个要素,看的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小环境。
- 最后两个要素,看的是社会和人生的大背景。
4、第四个,趋势。
个人的能力,要依靠社会趋势来放大。
那么,什么样的趋势,才是属于你的趋势?
趋势,就是高价值领域*稀缺。
很多人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就是什么热门做什么。
今天O2O火了,我就去做O2O。明天P2P火了,我就去做P2P。后天人工智能火了,我就去做人工智能。
其实所有追逐热门行业的人,长远来说,他都走不远。
在任何一个风口能够乘风而起的,都是当年离风口最近的那批人。
他们,已经做好了大量的储备。
就像知识付费的风口来临时,罗振宇和吴晓波都做得很好,为什么?
因为他们已经在内容领域深耕了好多年了,他们只不过正好赶上了知识付费的大潮。
所以,判断一个事情是不是你的趋势,最关键的就是要想清楚自己在这个领域是否稀缺。
你要在高价值领域里,找到自己的稀缺点,你才可能乘风而上。
5、第五个,风险。
你要了解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自己会遇到哪些风险?
比如,体能下降、能力下降、职业天花板、行业不景气、整个社会的风险、趋势的风险等等。
职场上的竞争,有不同的层面。
最基础的竞争,就是体力层面的竞争。往上一点,是脑力层面的竞争。再往上,是技能层面的竞争。继续往上,是社会资源的竞争。
体力、脑力、技能层面的竞争,都是人力资本的竞争。
而社会资源的竞争,是社会资本的竞争。
什么是社会资本?
- 比如管理组织能力、品牌、核心技术、专利、人脉等等,这些都是社会资本。
在35岁前,你一定要完成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的跃升。
不然到了35岁之后,你还要跟年轻人拼体力、拼脑力、拼技能,你是拼不过的。这是第一个风险。
第二个风险,是角色堵车。职业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还有很多其他的角色。比如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等等。这些角色在某一个阶段是会特别拥堵的。
比如,28~35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突然多了很多角色,你开始要思考恋爱的问题,成家的问题,做管理者的问题。这些角色都需要平衡。
再比如40岁。你需要考虑父母的身体,孩子的教育,事业的转型。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
你要提前为这些风险做好规划和准备。
职业发展五要素,就是喜欢干、擅长干、值得干、趋势和风险。这是每个人思考职业发展的底层模型。
你在做职业规划时,不管是评估现有工作,还是评估未来想从事的工作,都要至少考虑到这5个方面。
如果你要评估现在的工作,那就需要问自己这5个问题:
- 1、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内容,并愿意持续投入精力吗?
- 2、这份工作能让你发挥优势,越干越好吗?
- 3、你的工作值得干吗?
- 4、你所在的行业未来5年会越来越好吗?你在行业中稀缺吗?
- 5、如果当前这个工种消失了,你有能力和资源应对变化吗?你为自己抗风险的能力打几分?
<<<古典古少侠 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