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资治通鉴》第八册至5577页20250303

北魏国主拓跋焘居然被一个太监中常侍宗爱所害,实在可惜。拓跋焘英明神武,征战无数,几乎战无不胜,最终却死在一个无名小卒,一个太监手中。

刘宋文帝的太子,其宫廷故事十分精彩。太子用巫术害人谋财之事被揭露,因为宫女与手下私通,害怕被出卖而灭口。另一个人担心遭遇同样下场,便告发了他们。太子见事情败露,起兵造反。

北魏国主拓跋焘去世后,政权更迭频繁,最后拓跋濬登上王位。高允也参与了谋划,但最终受赏的是陆丽等人,而高允本人终身也未提及他参与拥立的事,他的境界常人难以企及。

太子刘劭虽然登基,却遭到各方反对,最终功败垂成。由于内部鲁秀倒戈,功败垂成。在战斗前线,一旦有人撤退,就容易导致全军溃败,所以前线必须有统一指挥、令行禁止的精兵。

后来刘骏重新登上王位,但他的行为荒诞,奸淫了叔叔刘义宣留在建康的所有女儿。同时,有人在旁煽风点火,说刘义宣立下大功,威望过高,功高震主,皇帝难以放心,于是刘义宣商议谋反。不过刘义宣本人昏庸无能,闹出许多笑话,最后谋反失败,该杀的被杀,该逃的逃走。

刘宋雍州刺史、武昌王刘浑和左右侍从写了一份檄文,自号楚王,改了年号,本以为是玩笑,却被人告发。皇帝并未当作玩笑,将刘浑贬为平民并流放,还让他自杀,可见有些事不能随便开玩笑。

孝武帝刘骏德才不足,但在权谋方面有一定能力,为人谨慎,提前防备了各方面隐患,最终倒是活到了死。

孝武帝死后,将皇位传给太子刘子业。蔡兴宗将玉玺交给刘子业时,刘子业态度懈怠无礼,毫无悲哀之情,蔡兴宗预感国家灾祸将至。后来刘子业被称为废帝,他自私无情。皇太后病重派人去叫他,他却称病人房里鬼多不肯去,太后大怒却也无可奈何,最终去世。

山阴公主是废帝刘子业的姐姐,嫁给驸马何戢。她生性放荡,对皇帝说:“我们虽性别不同,但都是一个父亲所生,陛下六宫有上万美女,而我却只有驸马一人,实在不公平。”废帝便为山阴公主选了30个面首侍奉,还把吏部郎褚渊叫去侍奉她。因为褚渊容貌俊美,侍奉公主十几天,最后实在受不了,以死相逼才得以脱身,看来女人的欲望有时也很难满足。

后来刘子业行事愈发过分,召集所有妃子、公主排列在自己面前,让左右侍从侮辱她们,行为极其疯狂。废帝刘子业对各位叔父既忌惮又害怕,为防止他们在外生事,将他们全部聚集在首都建康,进行殴打侮辱。其中湘东王刘彧因为长得胖,被称为“猪王”。刘子业挖了个坑,放些泥水,让刘彧用嘴吃槽子里的饭来取乐。几个叔叔在他手下苟延残喘,靠谄媚奉承才保住性命,最终刘子业还是死在这些人手上,他们拥立“猪王”刘彧为明帝。

与此同时,刘子业的三弟刘子勋在外面起兵“勤王”,各方势力面临二选一的局面。总体来说,刘子勋实力范围更广,但刘彧占据首都,兵力和武器更加精良。在这二选一的局面下,选对了荣华富贵享之不尽,选错了则万劫不复。

刘子勋一方出现重大失误,丢失了钱溪这个战略要地,导致粮草难以输送,后患无穷,大败被杀。明帝刘彧基本站稳脚跟后,将孝武帝的28个儿子全部杀光,斩草除根。

明帝逐渐变得骄纵,原本归降的薛安都等人请求投降,明帝却派兵前去接收,导致他们害怕而反叛,逃到北魏,结果北魏趁机收走长江以北的四个郡,损失惨重,这体现了人性的弱点,人总会有不理智的行径。

广西人贾元友上书明帝,建议攻伐北魏夺取土地。明帝征求刘勔的意见,刘勔认为贾元友陈述的意见很多荒谬狂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回忆之前征讨胡虏,朝廷每次都失败后悔。边境居民只看谁强谁弱,其实所有人都是如此,慕强是本性。

明帝改封刘祎为庐江王,原因是原来废帝称刘祎为“驴王”,这多少有些过分。明帝亲信品质低劣之人,任用绝对忠诚之人并无问题,但治理国家事务还是需要一批有才干的文官。有人说经历这么多劫难,皇帝已经不再信任兄弟。

明帝晚年行为荒唐,在宫中大摆宴席,让妇女脱光衣服供大家欣赏。皇后用扇子挡住面庞,明帝生气地认为她寒酸,皇后为人正直,结果被明帝赶了出去。可见上层社会也有很多不堪之事,只是上层犯错的危险性更高,后果可能是死无葬身之地。

当时北魏的官员没有俸禄,但仍有人能够清正廉洁。有人主张严查腐败,偷一只羊就要被处死,这一规定既不给工资又不让受贿,实在难以理解,最终也没有实行,确实不现实。 高薪才能养廉。

明帝晚年性情大变,喜好猜忌,残忍杀戮,几乎杀光所有兄弟和外戚,凡是有威胁的全部除掉,目的是为后继者扫平障碍。王景文看得很透彻,明帝考虑的更多是自己的私欲,并非为国家真正着想。

明帝甚至杀了多次救过他的亲兄弟刘修仁。他说在利害关头,人性的自私显露无疑,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杀了刘休仁后,他哀痛不能自控,流泪哭泣。可以说明帝当时很清醒理智,但也很残忍,只能说他的仁德还不够,这是认知或信任的问题。


虽然明帝杀了众多兄弟和功臣,为养子登基铺平道路,但终归还是需要可以信赖的人辅佐。萧道成看清了当前形势,被征召去建康时,毫不犹豫地前往,这一做法赌对了,或许也是天命。毕竟人心难测,何时入朝当顾命大臣要看运气。萧道成之前没有大功劳,背景相对清白,态度诚恳,容易获得明帝的信赖,最终一跃成为托孤之臣。

明帝曾炫耀他建造的两座石神佛塔,认为自己有大功德。但虞愿却说这些都是百姓用卖子买妻的钱建造的,佛陀若慈悲为怀,恐怕会哀叹,这样的佛塔有什么功德呢?明帝非常生气,把虞愿赶了出去。因为虞愿是他的旧臣,所以还算宽容,毕竟这样忠直的人不多了。

刘宋后废帝刘昱不成器,喜欢到处游荡玩耍,品行恶劣。太后经常教训他,他很不高兴。太后赏赐刘昱一把羽毛扇,刘昱嫌不够豪华,就打算毒死太后,后来考虑到这样做就要守孝,不能随意出入宫门玩耍,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庸人只求及时反馈的快乐。

袁粲作风朴素,但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喜欢饮酒、吟诗。身负天下重任,却不通人事,有时尚书省主事请他裁决事务,他甚至高声吟咏作为回答,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如同巨婴,最终没能挡住萧道成篡位。

君王的工作并非能为所欲为,各方势力,如内部组成、政务外层、武将势力、世族势力、皇族势力,还有后宫等,都需要皇帝一人权衡驾驭,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粉身碎骨。

沈攸之反叛,萧道成问骠骑参军江淹:“天下纷纷,君以为如何?”江淹一番分析,认为沈攸之必败。萧道成谦逊地说江淹“君谈过矣”,不过分析得还算中肯。众人都归附萧道成,自然是因为他仁德贤明,跟着他能受益。做事应该恩威并施,德要广泛宣传和施行,狠毒手段则主要针对的少数敌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