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时候,我就会想念罗婆婆的龙凤汤圆。罗婆婆好像对糯米和汤圆有特别的喜好和感情。她的女儿名字叫糯米,她身后背着的小孙女叫小糯米,她自己会做好吃的龙凤汤圆,因此我们背地里叫她糯米婆婆。
糯米婆婆是四川人,她从四川万县背着小石磨来到湖北宜都,坐的是东方红号客轮。她总对我说:“这小石磨是打那么远的老家背来的,但是值得。它磨出的汤圆粉最细腻,做出的汤圆又糯软又好吃!”
糯米婆婆的家住在我家后面的一排房子里,她与母亲是忘年交。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婆婆了。她长的与大多数四川人一样,身材瘦小,眼睛很有神,做事麻利。她经常背着小孙女做家事,有时候会背着孩子来我们家与母亲拉家常。快过年的时候,母亲也会借她家的石磨,用来磨汤圆粉。她还会帮母亲向石磨里喂带水的糯米,俩人边做事边聊天,很像母女的关系。
母亲本来只会做些家乡味道的汤圆。在她的教导下,母亲学会了一些四川人做汤圆馅儿的方法。她们在厨房制作一些汤圆馅料,主要是:黑芝麻馅、桂花馅、红豆沙馅,经常是搞得整个厨房里弥漫着甜甜蜜蜜的香味。
糯米婆婆那浓重的四川口音,说起话来像唱歌一样好听。她对母亲说:“这带娃儿不影响做食物,我们万县的女人,做啥子事都是把娃儿背起。”
可是母亲总是把手一摊:“我做事只能让大孩子带小的,要不然,就让他们睡着了再做。”
因此,母亲经常是半夜起床,去厨房里做食物。我有时会被母亲磨汤圆粉的声音吵醒,就会爬起来去帮母亲往小石磨里喂那带水的糯米。
第二天早晨天刚亮时,糯米婆婆会来指导母亲如何快速沥干汤圆面里的水分。一般都是糯米婆婆与母亲把盛汤圆面的白色细棉布,像绞拧被子一样,把汤圆面里的水分挤出来。一般水分是不能完全拧干的,就把那东西吊在凉衣架上。等到水分完全沥干后,就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凉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晒干后就收藏好,等过年的时候做成各种口味的汤圆。
糯米婆婆会做各种糯米食物,比如:糍粑、桂花糕、印儿粑、红枣年糕、还有龙凤汤圆。
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龙凤汤圆。记得有一年,正月十五早晨,我在家吃完了母亲做的龙凤汤圆,就去糯米婆婆家玩耍。她在厨房煮龙凤汤圆,见我来她家玩,她招呼我进厨房:“快来,吃一点婆婆煮的汤圆吧!保你今年考试圆圆满满打个双百分。”我本来肚子吃饱了,但听到糯米婆婆的话很开心,就点头答应吃一点。
糯米婆婆做的龙凤汤圆又大又圆,她给我添了一小碗,里面有四只汤圆,她说:“这叫四季平平安安。”我吃一口这龙凤汤圆,发现糯米婆婆做的汤圆比母亲做的龙凤汤圆好吃很多,那黑芝麻汤圆甜甜软软,很滑润香味四溢;那桂花汤圆,更是香甜糯软,不但桂花香味浓郁,还带有很醇厚的蜂蜜味道。我问糯米婆婆:“为什么你做的汤圆比我妈妈做的汤圆要好吃呢?是妈妈学艺不精吗?”
糯米婆婆微笑地摇一摇头:“不是的,你妈妈看你们还小,不想让你们吃太甜的东西,怕把你们的牙齿弄坏了。”
我有点害怕:“那我在这儿吃了这么甜的东西怎么办?回家妈妈会教训人的。”
糯米婆婆抚摸我的头说:“乖乖女娃儿不怕,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
我们两相视一笑。我又问她:“婆婆,为什么你做的汤圆要叫龙凤汤圆?”
糯米婆婆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小娃儿,问题就是多!这是用不同的食材做成两种味道的汤圆,寓意是好事成双,龙凤呈祥!”
我吃了糯米婆婆的龙凤汤圆之后,好像整个人变得通透起来,很喜欢上学,上学变成了一件很快乐的事,而且学习也进步了许多。爸爸妈妈还总夸奖我很用功,其实那时我每天都是躲在被子里看小说,不过作文比以前进步。看来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
很多年过去了,糯米婆婆早已飞升去天国了。但是她会做的龙凤汤圆还留在这个世上,那用米酒煮出来的香香甜甜、软软糯糯,充满美好寓意的龙凤汤圆还滋养着我们。每当我在正月十五吃汤圆时,就会想起糯米婆婆背着娃儿,做龙凤汤圆的情景。那是一种可以陪伴我们成长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