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一出生就是有差别的。
有的人家庭家庭生活条件好,能够容易的享受到一般人要努力很久才能得到或者得不到的东西;
有的人教育很好,所以从小就不同寻常,与生俱来;
而有的人,可能还要经受原生家庭的痛苦,与生活、家庭、自我抗争;当然这些都是外在因素所致,无可避免。
于内在来说,人和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
快餐式文化盛行的年代,有很多读者,他们通过网络阅读以及输出价值观。他们经过快餐式文化的洗礼,在文章、视频评论区评论,或者欣赏,或者讥讽,其实都是在复制别人而缺乏真正思考的价值观。
我虽然经常浪迹在网络上,但不敢去轻易去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因为我对输出价值观毫无兴趣,我知道认知边界不可跨越。
是的,认知的边界是不可跨越的。
所以很多人授课、演讲、交谈、人际关系处理,不太可能的去触碰别人的认知边界。其实,他们想要输出价值观,就是把你愿意相信的东西,换一些高大上的说法,然后重新说给你听。
你以为被说服了,其实你本来就相信。
你以为你发现了,其实你现在就经历。
比如于一个上班族,工作时间996,年龄 25岁,背负车贷、房贷,非常努力的运营人,何其辛苦;或者对一个才借了十几万贷款创业的小老板,她辞掉自己唯一收入来源的工作,咬着牙把自己的店撑下来,她独自坚强,没有结婚,事业不稳定。
如果你对他们说,在新的一年里,“电梯模式”已不在,现在开始的是“攀岩模式”,那他们眼睛里一定会闪出泪光。
其实只需要简单说一句,日子本来就不容易,就很好。
所以他们就是这样自己承受着,可能他们觉得这样平实的表达,配不上口袋巾,袖扣和戗驳领的西装。而如果你表达一些他们说不出来的词,谈他们说不出来的感受,那么可能他们在关了灯后,无法入眠。也许今天过去了,愁绪还没走,那明天又难免会出现新的忧虑。
不仅失败,而且要独自承受失败。
不仅失望,而且这失望难以诉说。
心力憔悴,只希望拖一天是一天。
日子越来越难。
所以披挂起来,鲜亮上场,用精致的词汇包装好他们的痛苦,然后还给他们,当做自己的牌匾,在他们的泪光中借势而长。
他们长久以来累计了的痛苦,索性就在他们的痛苦里跳着踢踏舞,用高深的词汇,凝重的神色、深刻的语气和情感丰富的文字,一个节拍一个节拍有节奏地砸出来,这是真正的巧言令色。
古往今来,这都是真正聪明的思维模式。
以前讨论帝王,现在讨论众生,以前向往求取真经,现在向往塑造认知。
你可以在认知的范围内输出价值观,去说服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但前提条件是你们有共同的认知,有交集才会产生火花。
如果你足够聪明,你懂得利用这个共同的认知去说服、改变他人,那你是优秀的。
但是在价值观的交际点,往往会发生冲突,因为没有共同点,往往冲突会很激烈甚至六亲不认,最终以暴力的形式收场。
处理认知边界最好的办法,是止步,适可而止,而不是跨越。
这就是所谓“客户群”概念的由来。不同认知边界的人,就构成了不同的客户群。
很难想象喜欢勒布朗·詹姆斯的人,会跑到凯里·欧文的球赛直播间来评论、嘲讽、贬低;也很难相信支持国产手机的人,会执着用一部苹果手机来表达权威的情绪。
总的来说,每一种价值观的输出,都是在迎合特定认知的人群。
如果这个特定的人群大,需求强烈,活跃度高,那么就是一种好的价值观,至于这符不符合道德,好是不好,他们都不会在意,因为他们相信。
很多认知不独立的人群,如果他们想要改变一直遭受的人生的需求,那么他们需要时刻都有新知识输入以及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样或许会成为信仰或偶像。在你输出的时候,你是否注重自己的情绪、思考和技能。当然你也可以不用强迫自己认知独立,因为假手于人更为轻松,不用太辛苦。
人除了要认知独立、生理独立,还要情绪独立,思维独立和技能独立。情绪独立,就是你能独立处理自己的恐惧、喜悦、悲伤、自卑、自信以及期待。
通常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情绪独立。
我经常在和人们交流观点时会容易情绪激动,不是因为我问恼羞成怒,而是因为身体本能,这点我经常下意识的去克制,但仍然无法收放自如。
超级演说家乐嘉,他是研究人性格色彩的。在舞台上尽然因为选手的演讲与其他导师争吵起来,尽管他是研究性格色彩,却也无法做到情绪独立。
实际上要做到情绪独立,就要正确的正确对待外界事物的影响,不受其牵制。
思维独立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接触环境,接触人慢慢培养起来的。但不乏有一些有很高天赋的人,他们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很快就能意识到自我,思维直接独立。
技能独立,就是能够自己能够独立的使用工具,且能够将这个技能发挥到极致,能够创造价值。通常学习技能需要花时间,如果有方法论和途径,有练习和强化,那么学起来将非常快且效果会得到增益。如果没有,那就要花上更多的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虽然非常枯燥,但是却非常可靠。虽然非常可靠,但又很少有人可以坚持做到。因为真正的努力,其实超出了大多数人对于这个概念的认知。
霍金和史铁生不幸失去了生理上的独立性,他们如果没有护工或者药物的支持,可能活不了多久。但他们的情感,思维和技能的独立性又是如此卓越,令他们在精神世界永恒地强大。
但是更多的人,虽然拥有最自然就能获得的生理上的独立性,但是却没有建立情感,思维和技能的独立性,或者大多不能完整地建立三项,所以实际上,他们虽然非常平顺而从众,但其实也非常固执和孤独。
如果没有建立起这三者的独立性,那么就会非常依赖外界事物来填充自我。
例如烟瘾,酗酒,情色,亦或者强迫症(不论是强迫性情绪还是强迫性行为);许多不完整的人,总会依赖一些外界的事物,来支撑起那无法独立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这些独立的人,少之又少。
很多人都是缺胳膊少腿,都有些不独立,这属于正常现象。
但如果这些都无法独立,或者完全缺失,那可能是一种心灵的残疾。像是生理上的残疾一样,总需要借助外部事物行动,或者很需要得到外部的认可,才会生活的更好。
一旦得不到,当然就加深了内心的孤独,一旦不能稳定地得到,也就增加了内心的不安全感。问题在于,只要是外部的,就不能保证时时和稳定地得到。
所以只要是不能认知独立,就肯定会有孤独感,会有不安全感,会引导他们去依赖一个外部的“权威”。
犹如偶像就要装裹金身。
且不管现在你是何样子,没关系的,如果你认知里有这个印象,那就尝试着向前走一步。
正如苏联作家所说“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再来讨论,那你的认知或许已经上了几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