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不明白,一部烂片就够受的了,
烂片还非要拍成个一二三四五这不是自己找虐吗?
尤其是经久不衰的《西游记》系列,每年都要在大荧幕上被拉出来奸尸一样的反 复 糟 塌。
曾经拍摄出史诗级烂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郑保瑞导演今年就奸尸上瘾得又炮制出一部从选角到剧情甚至宣传口径都如出一辙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尽管,现在网上莫名其妙的冒出许多《三打白骨精》的好评:
团队公关厉害到,能让郭天王上春晚耍猴,顺带炒作消费了六小龄童和老版《西游记》,不能忍!
但是从豆瓣吃真实感受来看:
基本可以预料到还没从2015烂片横行的打击中走出来的观众朋友们,会在大年初一靠这一部片子耗光一整年份的恶心。
想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为什么《西游记》系列就这么倒霉总被烂片盯上讲起。
从题材上来看,《西游记》系列被不断的改编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娱乐性层面上有着不 可 替 代 的 价 值 。
《西游记》的主体故事以现代类型片的眼光来看是一个冒险+奇幻的超级大IP,每一个故事拿出来都是奇幻冒险可以独立成篇,连起来又是一个典型的升级打怪模式的冒险经历,这种类型的主题很容易被制作成受众层面广阔的大制作系列电影,诸如欧美的系列电影《魔戒》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西游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乍一看还以为是同一部片子
其次从观众接受程度上来看,《红楼梦》是大观园的莺莺燕燕男人很少去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又是典型的男人戏,这两部片子搬上大荧幕都会损失掉一部分的观众。
但是《西游记》就不一样了。
冒险闯关的奇幻故事是人 类 共 通的英雄情结,看着99版的动画西游和六小龄童爷爷的电视剧版长大的90后对故事人设和剧情设置都信手拈来。
观众的观影选择往往是熟悉题材优先于陌生题材,改编《西游记》这样的超 级 IP样作品,无需费力从世界观层面上进行建构和解释,事 半 功 倍。
这个问题实在太难解答,几乎可以和问中国国产电影为什么大部分都这么烂的难度相提并论了,请允许我换一个方式回答,与其问为什么改编的这么烂,我们不如研究一下改编《西游记》成功的导演都是怎样做的。
说起改编《西游记》成功的案例,离我们比较近的两部就是《 大 话 西 游 》和《 大 圣 归 来》了。
这两部作品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一部是国产动画一部是香港喜剧,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重新建构了西游体系。
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西游记系列作为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每个人都与自己的理解和阐释,想要去达到每个人的满意那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但是如果将西游内化后再重新建构就不一样了,原本会被观众百般挑剔的“不够还原”就变成了“具有西游元素的新系列”。
《大圣归来》的故事就将西游世界几乎全部颠覆重来(可以回复,大圣归来 查看),《大话西游》就更不用说,《大话西游》所建构的西游体系时至今日还在被拙劣的模仿,例如《万万没想到》。
不过这种看似简单的改变方式也是最难以掌控的,一不小心就会用力过猛被观众诟病为瞎拍,事实上,即使是如今被我们奉为经典锕《大话西游》在上映之初也是票房扑街被骂烂片。
那么到底要怎样去改编西游记才能够避闪烂片相获得成功呢?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用后现代解构主义去阐释《西游记》,这并不是简单的瞎编乱造。
解构主义的精髓是对原有体系的颠覆,想要颠覆首先要深入到原有体系之中,我们会对啰里八嗦的唐僧和有些猥琐的至尊宝如此的痴迷,恰恰是因为,我们太了解原本的唐僧和孙悟空是什么样,周星驰挖掘出了这两个角色最极端的一面。
我们或许在读西游的时候都曾经腹诽过唐僧是猪队友总拖孙悟空的后腿,我们也曾经跟着知乎段子一起群嘲过孙悟空只会到处搬救兵。周星驰将我们的这些情绪挖掘出来,进行戏剧化的处理之后搬上荧幕,于是我们明明知道差了十万八千里,却坚定不移的相信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西游记》。
《大话西游》是喜剧化的恶搞,但和周星驰所有其他的作品一样,这种恶搞的背后并非只是博君一笑,这是一种对原有社会文化架构的审视,他带我们一起站在高出去重新看待西游。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去看郑保瑞的《大闹天宫》,几千万出场费的大咖明星他一口气请了一箩筐,春晚阵容都没这么强大过,号称几个亿的投资分完片酬之后就几乎约等于零,叫嚣自己是奇幻大片但是特效却游走在战五渣的边缘,剧情更是理解无能,改编剧集最重要的就是把故事讲好。
可悲的是,《大闹天宫》并没有把故事讲好,故事情节很不紧凑,层出不穷的冷场、废镜头让大荧幕前的观众满脸尴尬,所有角色都流于表面,所有的明星阵容的出现仿佛就是为了露脸而存在,角色性格集 体 坍 塌,别说是立体化的角色塑造,要不是有甄子丹的一身毛,人物连标签化都做不到。
情节更是难以理解,众所周知,大闹天宫的故事的核心是反抗强权的斗争精神、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但是郑保瑞导演显然对于大闹天宫的故事内涵没有半毛钱兴趣。
地面这么模糊是做“雾霾化”处理了吗?
在他的镜头下,大闹天宫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个能够“群英荟萃”各路神仙的大染缸,孙悟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集权的反抗精神全都集体缺席,孙悟空的反抗是因为对主流社会的误解,当误会解除孙悟空甚至成为了主流社会镇压反抗者的得力助手。
《大话西游》通过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手法探究孙悟空、唐僧这些类神性的人物身上的人性特征,这种颠覆改编看似与原著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恰恰是对原著注解一样的补充,审视角度的改变是一种对西游精神的扩展。
但是《大闹天宫》这样的故事恰恰相反,他们的所谓颠覆不过是某种投机取巧的手段罢了,除了一个人物形象的外壳,他们的故事和西游再无其他关系可寻。
《西游记》这样的超级IP就像一个知名景点,它就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按图索骥去找寻,有的人去了,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他转过身,写下千古流传的诗句,但也有的人去了,他转身离开,却只留下一地的生活垃圾和一句刻在石头上破坏整体造型的“傻逼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