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提到刘备具备那么多能力,而且意志力坚强,可偏偏蜀国最终还是灭亡了,而且魏蜀吴三国最终其实都被晋取代,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也算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皇帝制度在秦朝确立后,地主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统治权,但过去的奴隶主旧贵族及其思想并未完全随之消亡,这就使得地主阶级逐渐分化为两大势力。一股势力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皇族和功臣派,这些人在西汉时包括刘姓皇族和大功臣,到了东汉随着地方势力的发展这些人中又加入了士族集团,东汉末年袁绍和司马懿陈群等人都是士族集团的代表;另一股势力则是渴望进去统治集团当官,但本身没有功绩,出身平民的读书人,西汉时的晁错就是这类人的代表,这类人在东汉想要当官就必须依靠士族的推荐,诸葛亮虽然是士族出身,但他走的就是这条路。前一种势力被称为贵族地主,他们出身富贵,有钱有权,把握舆论,后一种势力被称为庶族地主,他们因为出身贫寒,无权无势,要接受舆论的评定。
贵族地主到了东汉末年控制了东汉的地方经济,需要在政治上获取足够的利益,他们中的很多家族便联合起来,希望在中央政府寻找代理人,这个代理人实际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因为他当了皇帝以后就实行了九品中正制,保证了贵族地主阶级控制选官渠道的愿望,后来司马家代替曹魏则是进一步控制中央统治权。而庶族地主在汉末因为乱世的关系,可以通过武力的方式来发展自身的势力,从而获得争夺统治权的途径。刘备、曹操以及孙权建立的魏蜀吴三国其实都是庶族地主通过武力建立的政权,所以三国的乱世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其实就是这两种政治势力的一次角逐,结果显而易见,贵族地主掌握了经济基础,自然最终夺取了上层建筑。
刘备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庶族地主,不但没有像袁绍等人被曹操消灭,反而建立了一个政权,这不得不说他的确称得起乱世枭雄的名号。不过他最终还是输给了历史的大势,而庶族地主的时代一直要到唐代才会来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欣赏,最后再写一首词作为结尾吧!
西江月 读史有感
汉末起烽烟,曾欲架海擎天。
半生奔走平生愿,方得卧龙相伴!
赤壁烈火江边,趁势取西川。
夷陵兵败托孤言,无奈蜀中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