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爱吧,像没受过伤一样

悲观也没用。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东野圭吾《时生》

长大以后你不得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天底下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一样。

尤其在有了比较以后,你必须得承认:噢!原来我的父母待我,并没有像别人的爸爸妈妈对子女那般的好。

可是,那又怎样呢?

生活还要继续,就算心中带着伤,也得努力奔跑。

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关于亲情的事,虽然不可思议,可是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方便起见,用第一人称表达。)

01

小时候家里很穷,对父母在一起最多的印象场景就是,妈妈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骂起父亲来总是口不择言,怎么恶毒,如何伤人,她就骂什么样的话。

每当母亲开始谩骂的表演以后,父亲就总能随身掏出一坨棉花出来,塞在耳朵里。

后来,家里生活慢慢过的好了起来,父亲又开始倒腾,做起了生意。

一开始,不到两年的功夫,他竟然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那会儿母亲也跟着一起帮忙打点。

只是,随着家里生意做得越来越大,父亲的朋友圈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几年他经常夜不着家,和一群狐朋狗友一起,混迹在各大赌桌上。

没几年,我们家就变得一贫如洗,还欠有外债。

父亲也因不堪上门催债人的讨要,去了我们都不知道的地方。

家里就剩下母亲带着我和妹妹,过着艰难的日子。

那些年,最怕的就是过年,因为每年只要到了年跟前,家里每一天都有好几拨追债的人。

每到那个时候,母亲就各种给那些人打着笑脸,说着好话。

有时,他们要不到钱就住在家里,一呆好几天,母亲还要好烟好酒好饭菜的伺候着。

所以,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特别讨厌过年,因为感觉别人家过的是年、是快乐,我们家却是如灾难般。

每次想起的画面就是,母亲硬撑的笑脸,和要债人火药味儿十足的话语。

母亲那时候一个人打着几份工,过了几年,好不容易慢慢的帮父亲还清了之前欠下的赌债,也终于结束了我们被追债的日子。

02

父亲是在几年后回来的,但也只是一年中,过年的时候在家呆几天。

母亲依然没有改掉在他面前强势,爱骂人的习惯。

他们俩儿之间的关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恶劣,母亲却不自知。

在母亲的观念里,嫁夫随夫,那就是一辈子的事。

至于父亲如何想的,我不得而知。

想必,他定是不会和母亲一样的想法,一生一世一双人。

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之后发生的那些事了。

后来,亲戚朋友圈就传开了父亲在外有情人的一些风言风语。

母亲从一开始的半信半疑,到最后不得不相信:那就是事实。

而我也在前几年结婚了,结婚的时候父亲只是回来象征性的转了一圈。

当时,我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那个女人怕他给我钱财之类的东西,所以只允许他回来待一天,并且收了他所有的银行卡和现金。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心中对父亲的感觉开始变得凉薄。

我不再像之前一样,隔三差五的就和他联系,只仅仅在节日和他生日的时候才问候。

去年的时候,有一天父亲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他需要两三万块钱,让我给拿钱周转一下。

几天之后我才从别人的口中知道,原来是他那个女人的儿子结婚,办婚礼花费了30万,借我的钱是因为给那家孩子结婚用的。

参加婚礼的人给我形容,那场婚礼去了好多人,都是父亲的一些朋友,办的特别隆重。

当那人还在唾沫四溅的给我讲述那天的场景时,我没有忍住,哭的稀里哗啦。

甚至在后来的很长时间,我心中父亲的那个位置上都有个抹不去的伤疤,汩汩的往外流着鲜血。

直到今天,我知道自己还没迈过那道坎儿,它总会在我毫无预防的时候出来,把我的心挠一下,然后又扬长而去,只留下我还在原地,不知所措,也不知所然。

03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成年后,如何达成与父母的和解?

其中有一个说:不再对父母抱有期望。

我们每个人从小开始就从心底形成了对父母的固有的观念:觉得父母对子女一定都会是无怨无悔的爱和付出。

等到长大后,发现原来自己遇见的父母并非如此,他们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爱你,甚至你感觉到的是“不爱”。

一旦有了这样的一个意识之后,你就开始变得痛苦了。

就像故事中的人物一般,因为从父亲不同对待的比较中,从父亲哪儿感到被深深的伤害了,明明自己是亲生的女儿,在父亲哪儿反而还不如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于是越比较越不甘,越比较越痛苦,甚至是愤怒的,可是又无可奈何。

这所有的心理是源于自己对父亲的角色一直都抱有美好的期待,可现实却是相反。

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包括自己的父母。

与其在期望成空的痛苦中度过,不如不再抱有期望。

每个人的为人处世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的出发点,包括父母。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与我们一样,有自己要过的日子。

做不到理解,那就接受,接受他们在你看来的“自私”和“不合常理”的处事方法。

所以若是不能真正的做到和父母和解,不如放过自己,和自己和解。

毕竟,父母不那么“爱你”,不是你的错。

我们能做的是,可以试着去爱他们。

人生原本相遇一场并不容易,何况还是血缘关系的相遇,作为子女,本就有着“反哺”的恩情。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去爱吧,像没受过伤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