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
/中国梦
妈妈古西二十多年了,可她兼程一生用过-辈子的那把镰刀一直珍藏着,看到这把镰刀就看了妈妈。
月儿弯弯的镰刀,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这把镰刀却深藏着浓浓的含义。它闪烁着辉煌的银光,银光里有歌也有诗。
妈妈的眼睛镰刀发光,亮了人间,荡漾春风,飘荡美丽,淘醉多少少年。
不知何年那月,如花似玉的妈妈,乡下纯扑少女的美姿,依持劳动人民们的本色,跨过芙夷河飞到马头河的一个山沟沟里,找到情郎伴侣,投进风华少男爸爸的身边。跟随爸爸,相依为命,互敬互爱,三从四德,生儿育女,勤耕细作,成家立业。
妈妈是封建社会生养的妇女,那个年代人们的日子清苦,妈妈自小就是以镰刀打拼天下,是镰刀的银光照着她成长。妈妈用镰刀养活一大家子的人
不管是封建机制而是新社会,镰刀的确是妈妈的命根子,她爱着,握着,手捏着。不管是在娘家还是在婆家;不管在旧社会还是在新社会,那把镰刀一如即往的随身带着。
封建机制的社会。妈妈婆家娘舅是封建社会贵族地主家族,有权有势,有田有地,心很的奶奶机智心巧,多少事精打细算,每逢季节功夫,总是出面捧场,哄得地主舅舅亲唻。时逢收割时节,奶奶为了讨好地主舅舅,每次委托妈妈给地主舅子抢收收割。妈妈拿着这把镰刀每年要给奶奶换回一家十六口人半年的粮食。
新中国机制,刚刚起步的新中国,国家落后,农村还是贫穷。妈妈手持镰刀,成为新社会妇女的向导,建设的主力军。
大跃进,人民公社,国家号召全民族实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荒,垦地,遍地种荞麦,玉米,小米,红茹,田里种稻谷,妈妈手中的镰刀在山间飞舞,在田间穿梭,伸手收割丰收在旺的荞麦,玉米,和波涛荡漾的小米等杂粮等作物。弯下腰,那飞快的镰刀将沉甸甸的稻穗颗粒归仓。镰刀的银光,亮着妈妈每一滴汗,映着妈妈每一滴血和酸痛的腰腿,磨练了妈妈坚强的意志,美丽的心
责任制到户,妈妈虽年老,为了家庭富裕,镰刀精神依然有着闪亮的本色,钢劲有力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责任制 ,我家十亩多地,妈妈那把镰刀依然随身带着,割掉田埂边每一根杂草,土边每一根荊刺,田野土沙割得茅草无一。
每到收稻穗时节,妈妈的镰刀在田野唰唰的响,双抢季节,妈妈的镰刀在夜间闪着银光,那激昂的姿色似嫦娥在银光里蹁舞,似飞蛾在银光里飞跃;远听似冲锋声,近听似杀敌声。节奏似那么的紧密,那么飞快。没听到停息,没听到累声。曾几时甚至坚强几个通霄。
记得年迈的妈妈七十岁那年,她虽已经老得白发似霜,走路也是踉踉跄跄了,想着儿媳们双抢季忙,看到儿媳们镰刀飞舞,不由镰刀的银光又亮了她心膛,她撑着棍子手拿兼程一生的镰刀到田间为儿媳们助劲添力。她老人家一弯腰,镰刀依然那么条理有聚,那么飞梭,还是年轻时的那么风彩,比儿媳们用的有劲,比儿媳们用有力度。起舞的银光照亮儿媳们的心,亮儿媳们的脸宠,这优美的姿色助长了儿媳们建设家园的富裕升华。
岁月年年,妈妈告戒咱们说,忘吃忘穿可不能忘记手中的镰刀,镰刀是咱农民的生命源泉,是命根子,是劳动人民的本色。
镰刀在妈妈手里几十年,是那么的熟练,那么轻快;镰刀在妈妈手里只有欢乐和愉快,从没有过过失和心伤;镰刀在妈妈的手里收割风轻云谈,也收割阴雨连绵,收割人生咸酸苦辣。
几十年日一日,妈妈的镰刀闪亮着家园,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