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四书《孟子》【61】

2016-05-09 华杉

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贡彻助。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籍也。龙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xi)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这是孟子给滕文公讲夏商周三代的税收制度,贡彻助。贡,是规定每年上缴固定的数额。彻,是通融钧一,天下之通法,规定比例。助,就是籍,籍,是借,人们相互借力相助。

夏朝的税收制度,是每一丁分田五十亩,征收其五亩之租。

商朝开始实行井田制,以田六百三十亩划为九区,每区七十亩,中间为公田,其外八家人各分一区七十亩,八家人除了各自耕种自己的私田外,还一起耕种公田,公田的收成归国家,私田的收成归自己,对私田不再另外收税,这叫助法。

到了周朝,每一丁授田一百亩,不分公田私田,抽取收成十分之一的固定比例。

可见无论夏商周,税赋大概都是十分之一。(算下来商朝是九分之一,贡助彻具体是怎么实施,现在已不可考,史学界争论也很多。)

龙子,古之贤人,具体事迹不可考。龙子说:“田税最好是助法,最糟糕是贡法。”为什么呢,贡法是根据历年收成算一个固定的平均数,在丰年的时候,粒米狼藉,你多收一点,也不算虐害,但实际还是收那么多。但是到了灾荒年间,收获不多,甚至都不够第二年肥田的费用,却还是要收足那个常数。丰年寡取,人民不记你的恩,荒年足取,却让人民盻盻然仇视你,整年辛苦劳动,却连养活爹娘都不够,还要借贷来交税,终于一家老小抛尸在山沟里。那么治国者作为民之父母的作用又在哪里呢?

贵族有世禄,这在滕国也实行了。世禄,是人臣有功于国,成为贵族,则子子孙孙都食禄。先王制定世禄之制,是世禄养贵族,井田养百姓,和井田制互为表里。贵族吃公田的,老百姓吃私田的。这样收成多时大家都多,收成少时大家都少,不要你只管自己要固定的,不管人民死活。诗经里,《周诗大田》篇说:“愿天下雨先浇公田,再到我家私田。”可见周朝也是实行助法,而且人民非常拥戴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贡彻助。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籍...
    华杉2009阅读 890评论 0 2
  •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
    济之阅读 201评论 0 0
  • 2016-05-11 华杉 井田制的指导思想,是要财产权利明晰,哪些是公家的,哪些是私人的,哪些情况是需要照顾的,...
    郁萍阅读 382评论 0 0
  • 那一天你教我数学的时候那一刻那一瞬间我承认我心动了你温柔的声音直接印在了我的心里你是我第一个这么勇敢表白的男生我想...
    ANA玟善阅读 111评论 0 0
  • 前几天看到新闻,中国目前已经公布的基础建设投资加起来已经超过40万亿,财富不会凭空产生,其中绝大多数都得靠央行印...
    陈凯CK阅读 3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