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贡彻助。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籍也。龙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xi)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这是孟子给滕文公讲夏商周三代的税收制度,贡彻助。贡,是规定每年上缴固定的数额。彻,是通融钧一,天下之通法,规定比例。助,就是籍,籍,是借,人们相互借力相助。
夏朝的税收制度,是每一丁分田五十亩,征收其五亩之租。
商朝开始实行井田制,以田六百三十亩划为九区,每区七十亩,中间为公田,其外八家人各分一区七十亩,八家人除了各自耕种自己的私田外,还一起耕种公田,公田的收成归国家,私田的收成归自己,对私田不再另外收税,这叫助法。
到了周朝呢,每一丁授田一百亩,不分公田私田,抽取收成十分之一的固定比例。
可见无论夏商周,税赋大概都是十分之一。(算下来商朝是九分之一,贡助彻具体是怎么实施,现在已不可考,史学界争论也很多。)
龙子,古之贤人,具体事迹不可考。龙子说:“田税最好是助法,最糟糕是贡法。”为什么呢,贡法是根据历年收成算一个固定的平均数,在丰年的时候,粒米狼藉,你多收一点,也不算虐害,但实际还是收那么多。但是到了灾荒年间,收获不多,甚至都不够第二年肥田的费用,却还是要收足那个常数。丰年寡取,人民不记你的恩,荒年足取,却让人民盻盻然仇视你,整年辛苦劳动,却连养活爹娘都不够,还要借贷来交税,终于一家老小抛尸在山沟里。那么治国者作为民之父母的作用又在哪里呢?
贵族有世禄,这在滕国也实行了。世禄,是人臣有功于国,成为贵族,则子子孙孙都食禄。先王制定世禄之制,是世禄养贵族,井田养百姓,和井田制互为表里。贵族吃公田的,老百姓吃私田的。这样收成多时大家都多,收成少时大家都少,不要你只管自己要固定的,不管人民死活。诗经里,《周诗大田》篇说:“愿天下雨先浇公田,再到我家私田。”可见周朝也是实行助法,而且人民非常拥戴啊!
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