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的指导思想,是要财产权利明晰,哪些是公家的,哪些是私人的,哪些情况是需要照顾的,都非常清楚。取民有制,轻徭薄赋,就收九分之一的税,使百姓足,国家也足。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毕战,是滕国大夫。滕文公派毕战来请教孟子井田制怎么施行。孟子说:“你的国君将要施行仁政,而先王之仁政,莫大于井田,派你来问我,你一定要好好干!治地分田,首先要有个分界线,所以仁政首先要从分田地的经界开始。通水道有沟渠,正阡陌有道途,定疆界有封土堆,或者植树木,一一要经画明白,不能模糊。如果经界不正,井地就不均匀,赋税出于公田,就没法公平合理,暴虐的君王和贪官污吏就会打破界限,兼并掠夺。经界划清楚了,哪是公家的,那是私人的,哪家是那块,全部一清二楚,分配人民的田地,制定官吏的俸禄,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决定了。”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滕国土地狭窄,但也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也有食禄于朝,为君子的官吏,和耕田于野,为“野人”的劳动人民。没有官吏,便没有人管理劳动人民;没有劳动人民,就没人生产劳动来养活官吏。官吏和劳动人民,都是国家必不可无的,所以分田、制禄,让两个阶层有清晰合理的财富分配,是治国的第一要务,这就是为什么行仁政要从经界开始。
【“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在远郊的郊野,实行九一而助的助法,就是井田制。一里见方之地,划一个井字模样,划为九区,九区一共九百亩。中间一百亩为公田,是供给国家的。周围八块是私田,每家一百亩。每家的一百亩私田,各家自己耕种,中间一百亩公田,八家人共同耕种。凡是耕耘或收获之时,都要先公后私,先一起完成公田的劳动,再各自去干自己家的。这样,九块田,一块归公家,相当于征收九分之一的税,所以叫九一而助。
在国都的周围呢,因为村庄稠密,房屋众多,没有那么大块的土地可以划井田,就行什一之法。一夫给一百亩地,抽取他十分之一的收成。
公卿以下的官吏,他没有世禄,收入微薄,就给他增加五十亩的圭田。意思是祭祀用的田,或者说是养廉田。总之是保障官吏的收入。
余夫二十五亩,是指给老百姓增加的田地。一夫,可能上有父母高堂,下有妻子儿女,一家大概五到八口人,给他分一百亩地。如果他还有一个弟弟,年满十六岁,没有成家的,这就叫“余夫”,给这个弟弟再分二十五亩田。等他长大成人,自己成家了,那再分家出去,也分一百亩田给他。
这样划分清楚,各自相安,无论埋葬或者搬家,都不离开本乡本土,同一井田的各家,平时出入,互相友爱,防御盗贼,守望相助。一有疾病,互相照顾,那么百姓也就亲爱和睦了。
孟子最后说:“我说这个,也只是一个大概,具体年代久远,不可细考。今天时势变化,土地的地形、肥瘦也有不同。具体怎么与时俱进,变通改进,在于滕君和你了。总之井田制的指导思想,是要财产权利明晰,哪些是公家的,哪些是私人的,哪些情况是需要照顾的,都非常清楚。取民有制,轻徭薄赋,就收九分之一的税,使百姓足,国家也足。”
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