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水课”?学生在课上吸收知识的效率普遍不平衡或者效率普遍低下的课程便可称为“水课”,其常常表现为学生不愿意听、老师不愿意讲。“水”的意思就在于质量低。长期以来,“学生不认真”、“学生不好学”等观点占据了公众的视野。说到“水课”,大部分不是学生的人第一反应都会想到学生“水”、课程内容“水”,很少有人会直接想到老师。要说一两个甚至十几个学生“水”,是其自身问题,那全班同学都“水”,也可直接归结到全体同学自身的问题吗?如果一门课程的内容“水”,没有教学必要,那么其在开设之初是怎么通过审核的呢?同样的课程,不同的老师能教出不同的效果。
笔者认为,课程“水”不“水”,学生态度和课程内容原因是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水平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有些时候,老师是“被迫”授课。因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与自身专业不相关、科研工作繁忙等原因,课程开设后,没有老师愿意“接”,领导没有办法,只能硬性安排其他老师授课。这就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老师授课积极性不高,敷衍授课。本不是自己的事情,却要分心出来完成,很容易造成“敷衍了事”式教学。第二,老师并不擅长该领域,教学质量不高。因是被迫授课,往往存在不够了解该领域、备课时间少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我认为,淘汰“水课”第一步就是要提前沟通、选好老师,不要等到学生选了课、没有老师教才敷衍了事、安排其他老师,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老师自身教学水平也很重要。有些老师自身知识丰富,但教学方法有问题,将知识教授给学生的效果不佳,课堂要么索然无味、要么重点偏移。学生有优秀与平庸之分,老师也有优秀与平庸之分。有些老师肚子里差了些“墨水”,自身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要么废话连篇、要么鸦雀无声。这些,都导致了“水课”的出现。基于此,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培训以及加强对老师水平的考核应该纳入“让水课变金课”考虑范围内。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有些课程内容本身和学生自身的问题,以“老师教得不好”为由敷衍学习。针对课程内容本身问题,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提升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针对同学自身学生态度问题,则应考虑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等。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教育直接影响人才的培育。我们要关注“水课”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系统性、矛盾性出发,找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