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开始重读一些养育类的书籍。
《随心写出好文章》是其中一本。在读的过程中,一边领会如何引导孩子写文章,一边学习作者的写作思维。
一、注重自己的感觉。
作者认为:看别人的东西,摘抄再多的文字,甚至当时有很多的思考,但这只能使一种理解,是对别人的吸收,如果没有自己的感觉,不是从自身的感觉得出的结论,无论怎么写,都不会感人,都不会有生命的气息。
写文章要注入自己的气息,它才有生命。
我一直以为,当然是名人说得对,说得好,堆积一些名人的语句,文章会更有说服力。这是对自己感觉的不信任,总担心自己说得对不对,好不好,倒不如直接用名人的语句,这样不必担忧,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自我,所写的东西没有自己,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注重外在的所谓正确的东西。
二、创作就是在表达自己。
“管他好不好,首先是自己的,离开这一点就不是创作了。”
这个首要条件都达不到的话,谈什么写文章呢?即使写出来,自己会有印象吗?能帮助到自己提升或是改变吗?
我想是不可能的,很多是摘抄过去就算完成任务了。
所以,以后再也不要去担忧写得不好,再不好,但是也是一次练习呀。
有的小孩子画画时,总是觉得自己画的不好,用描的方式来画。这样的画,画得倒是符合比例,也很饱满大气,不过,总归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有些孩子,画得如豆芽菜一般,偌大的画纸上只有一个细小的作品,看上去不美,不过,这是自己做画的呀。
自己画得不好可以总结经验,下次注意就是啦。
三、不想写怎么办?写
“有话可说,却又无法下笔,心中乱糟糟一团,精神委顿,烦躁不堪。这是我只有一个办法,强迫自己坐下来,写。”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潮的时候,要是任由情绪做主,那就只能是放弃写文章,做些无需动脑的活动,比如刷手机、追电视剧。
然而,事情是可以改变的,烦躁时,也要坐下来,写!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从无聊的活动中走出时,产生更大的悔意和自责。
不想写,这很正常。累了倦了,也很正常,但是这都不是理由,我们可以在精神最佳时写呀,比如早晨。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原因。不管怎样,以后还是早上写文章,不给小情绪任何机会。
四、随手记录
这是很多作家提倡的好习惯。以后要运用起来。出门时有什么想法随手记录,在家中的床头、卫生间等处也要放纸和笔,随时记下闪念。这样可以帮助潜意识意识到,看来可以随时随地构思,发散出灵感,因为我们已经做好在任何地方接收的准备。
在出门时可以用手机记录,并且做好归类。在纸上做的记录,要粘贴在灵感库中。
这个行动,也可以帮助我们处处留心。
是的,这几个建议让我在书写时,感觉更加自如,少了很多拘谨,更注重与自己联系;以后要实践随笔记录。
无戒365日更训练营